蒲永平
,
王瑾菲
,
杨公安
,
梁云鹤
,
杨文虎
人工晶体学报
以固相法合成的BaTiO3粉体为前驱物,研究了4种不同水热条件处理后粉体的化学组成、颗粒形貌以及粒度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加水和加醇两种热处理后,粉体粒径变小,粒度分布范围变宽.经过加碱加盐和加酸加碱加盐处理后的粉体平均粒径增大,而粒度分布范围变窄.通过SEM观察发现,用不同配料方式的水热条件对BaTiO3进行水热处理后,粉体颗粒形貌变得圆整,实现了高温高压下的"整形"作用.
关键词:
水热处理
,
钛酸钡粉体
,
物理化学性能
李玉芬
,
刘晓林
,
覃弘
,
陈建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不同比例无水及八水合氢氧化钡混合物为钡源,并以钛酸四异丙酯为钛源,采用改进的氢氧化物-醇盐法常压下回流10 h可得到的颗粒尺寸分布窄,平均粒径约13 nm的钛酸钡粉体.借助XRD及TEM对粉体物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钛酸钡粉体为亚稳态立方晶相晶体,晶粒尺寸随钡源中无水氢氧化钡含量的增加或反应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钡源中无水氢氧化钡的含量及提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加快钛酸钡粉体的生成速率.
关键词:
纳米钛酸钡
,
氢氧化物-醇盐法
,
表征
凌云
,
江伟辉
,
刘健敏
,
冯果
,
苗立锋
,
高啟蔚
人工晶体学报
以乙二醇和乙醇的混合液为复合溶剂,乙酸钡和钛酸丁酯为反应前驱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NHSG)法制备了钛酸钡粉体.借助XRD、FE-SEM、TEM、FTIR等研究了复合溶剂配比、钡钛比例以及热处理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合成BaTiO3的影响,探究了NHSG法合成BaTiO3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乙二醇用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BaTiO3的合成;适当提高钛的用量可以提高BaTiO3的合成效果;优选溶剂比为2∶1,钡钛比为1∶1.1时可在550℃合成晶粒尺寸在40~60 nm范围的立方相BaTiO3粉体;非水解的反应机制是通过脱酯的缩聚反应实现了Ba和Ti原子级的均匀混合,然后直接晶化形成BaTiO3晶相.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
钛酸钡
,
低温合成
,
微观机理
冯秀丽
,
王庆印
,
杨争
,
王公应
材料导报
系统地研究了以廉价的偏钛酸为原料,常压水热法一步合成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分散性问题.通过考察PEG加入方式和加入量,得出了钛酸钡粉体的改性方法.采用PEG分散偏钛酸,保证PEG与偏钛酸摩尔比0.02∶1的条件下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钛酸钡粉体.经IR分析表明PEG在偏钛酸颗粒表面产生吸附;TEM分析表明改性后的偏钛酸粉体为分散的球形,钛酸钡粉体为方形,无明显团聚.热分析表明PEG在400℃挥发完全,对粉体的进一步加工不会造成影响.
关键词:
纳米粒子
,
钛酸钡
,
团聚
,
分散剂
,
聚乙二醇2000
罗绍华
,
唐子龙
,
张中太
,
闫俊萍
,
谭强强
功能材料
低温燃烧合成(LCS)钛酸钡粉体的工艺是一种能够直接在低温合成四方相纳米钛酸钡粉的方法.在硝酸盐和柠檬酸体系中,以推进剂化学为理论依据,实验得出各反应物间的最佳摩尔配比,考察了前驱体溶液pH值等对反应过程和最终产物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对粉体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在300℃点火生成晶粒度在100nm左右无杂质相的四方相钛酸钡粉.
关键词:
低温燃烧合成
,
钛酸钡
,
四方相
方亮
,
王芸
,
周洪庆
,
彭程
,
朱海奎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22.024
以溶剂热的方法制备纳米四方相钛酸钡粉体,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前驱物钡钛摩尔比 n (Ba)/n (Ti)来调控粉体的粒径大小、粒度分布和四方相结晶度.BET 比表面积、激光粒度分析、SEM、XRD、FT-IR 测试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可减少钛酸钡粉体—OH含量,四方相结晶度有所提高,粉体粒径随之变大,粒度分布变宽;随着 n (Ba)/n (Ti)的提高,钛酸钡粉体—OH 含量相应减少,粉体颗粒尺寸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基于“尺寸效应”,粉体四方相结晶度并未因—OH 含量的减少而线性增大.当反应时间为1 h,n (Ba)/n (Ti)为2.5时,合成钛酸钡粉体粒径小、粒度分布较窄且具有较高的四方相结晶度,适用于制备小于2μm 瓷膜的 MLCC.
关键词:
溶剂热
,
钛酸钡
,
粒度分布
,
尺寸效应
,
四方相结晶度
吴林林
,
刘晓林
,
郭超
,
陈建峰
功能材料
以四氯化钛、八水合氢氧化钡和氨水为原料,首先制备出氢氧化钛凝胶,然后以乙醇为溶剂,采用两步沉淀法在低温常压下合成了立方相纳米钛酸钡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粉体物相和粒径的影响,利用XRD和TEM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于80℃的反应温度下可以制备出粒径<20nm、结晶性能良好且形貌规则的纳米钛酸钡粉体.此外,以合成的粉体为原料,以热膨胀仪为测试手段,对钛酸钡陶瓷的烧结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陶瓷的烧结温度为1150~1250℃,在1250℃的烧结温度下保温2h,陶瓷坯体的相对密度约93%,室温介电常数约4020.
关键词:
纳米钛酸钡
,
两步沉淀
,
合成
,
烧结
康永
,
黄英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含有10%~100%(质量分数)羟基铁粉的稀土铈掺杂钛酸钡/羰基铁复合粉体吸波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仪(IR)等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PAN)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与吸波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共混均匀,且颗粒未出现团聚状态;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较低;当羟基铁粉的质量分数为65%0时,铈掺杂钛酸钡/羰基铁复合粉体吸收材料的回波损耗峰值最小,在低频范围内的吸波性能最佳.
关键词:
铈掺杂钛酸钡
,
羰基铁
,
磁导率
,
吸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