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姑山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和Delphi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将综合指标划分为6个档次,然后对姑山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姑山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位于Ⅳ级,为差等级.最后,指出了矿区今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 WCED.Our cornnmn fut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
[2] | 李新春,孙艳,陶学禹.应用神经网络评价矿区可持续发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04):392-395. |
[3] | 闫旭骞,胡丽竹,王广成.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3(04):2-4. |
[4] | 陈焕珍,边丽达,葛宝娜.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05):36-39,49. |
[5] | 张金学 .鸡西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 |
[6] | 金智新 .同煤集团可持续发展及对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
[7] | 乌兰 .我国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
[8] | 张建平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预警理论与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
[9] | 陈玉和,张幼蒂.中国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的客观基础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02):151-157. |
[10] | 杨明 .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1. |
[11] | 谢芳,李英德,任一鑫.衰老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7(07):28-30. |
[12] | 周德群,冯本超.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2(02):231-236. |
[13] | 耿殿明,宋华岭,李金克,鲍敦安.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与实现途径[J].中国煤炭,2005(01):25-26. |
[14] | 张喜武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 |
[15] | 汤万金,高林,吴刚,李祥仪.矿区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与调控[J].生态学报,2000(01):20-27. |
[16] | 杨丽清.某铁矿1956~2004年尘肺发病及死亡情况[J].职业与健康,2006(01):23-24. |
[17] | 陈洁;孙枫林.基于最大熵技术模型的我国通信出口产品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999(03):18-23. |
[18] | 王道平;李树丕.最大熵技术分析湖南汽车工业发展优序[J].湖南大学学报,1998(06):102-107. |
[19] | 郑明贵.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科技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钨业,2003(06):24-27,43.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