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脂肪伯胺和脂肪醛合成了希夫碱,用红外和紫外光谱对合成的希夫碱及希夫碱锡(Ⅱ)配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希夫碱及其锡(Ⅱ)配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存在较大的差别,配体及配位化合物的νC=N吸收带分别出现在1630.01、1626.63cm-1处,峰位向低波段移动约4 cm-1,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同时配位化合物在455.38 cm-1处出现了一种中等强度的吸收峰为νSn-N,从紫外光谱可知,希夫碱与锡(Ⅱ)形成配位化合物后,273.6nm处的吸收峰消失,220nm处的吸收峰强度急剧增大.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希文碱在光亮镀锡溶液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和SnSO4可使该希夫碱的稳定性大为增加.
参考文献
[1] | 李鸿年.电镀工艺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
[2] | 罗序燕,李东林.紫铜毛细管防变色光亮锡电镀工艺[J].江西有色金属,2000(04):41-42. |
[3] | 季生福;李树林;张如洲.六亚甲基桥连的希夫碱及其锰(Ⅲ)的配位化合物催化剂的红外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8(03):18.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