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以三种渗碳淬硬层深度不同的20CrMnMo齿轮钢试样为研究对象,对其显微组织和硬度梯度进行检测,采用电化学剥层技术,借助X-350A型X射线应力仪,测量各试样深层渗碳淬硬层的残余应力及其分布,将硬度梯度与残余应力的分布进行对照,认为20CrMnMo钢渗碳淬硬层硬度小于400 HV1,均为残余压应力,之后才转换为残余拉应力,这一结果为确保齿面具有可靠的抗接触疲劳性能,合理地确定重载大模数齿轮有效硬化层深度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孙兆森,李建胜.齿轮传动失效形式及其对策[J].山西焦煤科技,2006(04):6-7,27.
[2] 王慧君 .35CrMo钢渗碳及等温淬火的组织与性能及其应用[J].上海金属,1993,15(02):33-34.
[3] 李新斌 .齿轮渗碳淬火表层非马氏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材料热处理技术,2010,2(04):171-172.
[4] 陈国民.论我国渗碳齿轮中的若干问题(中)[J].机械工人热处理,2007(11):42-43.
[5] 陈国民.论我国渗碳齿轮中的若干问题(下)[J].机械工人热处理,2007(12):42.
[6] 李光瑾,任颂赞,滕鲁湘,陈德华,哈胜男,祝兵寿,蒋勇刚,杨亚文,王洪.确定重载大模数齿轮深层渗碳深度的方法比较[J].机械传动,2011(02):60-65.
[7] 陈上瑜.关于渗碳层残余内应力分布的探讨[J].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1992(01):66-72.
[8] 王从曾.材料性能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16-117.
[9] 周尚臣,钟国欣,吴辉.渗碳齿轮的接触疲劳与渗碳层深度[J].一重技术,2002(04):36-38.
[10] Thomas Tobie;Peter Oster;Bernd-Robert Hohn.Systematic Investigaitions on the Influence of Case Depth on the Pitting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Case Carburized Gears[J].Gear Technology:The Journal of Gear Manufacturing,2005(7/8):47.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