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了一种新型胺类化合物缓蚀剂OMA以及两种新型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OMS和OMC,用红外光谱(IR)确认了它们的生成,用差热分析(DTA)确定了高温高压实验的最高温度.通过高压釜正交试验研究了它们在高温、高压、碱性条件下对碳钢的缓蚀性能,从而确定了它们分别对于气相和液相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兼顾气、液相两指标的综合最佳工艺条件.用扫描电镜(SEM)对碳钢表面的缓蚀剂膜进行了表面分析评价,证实了OMA生成了致密的保护膜.
参考文献
[1] | 张天胜.缓蚀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24. |
[2] | 林海潮.缓蚀剂研究的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7,9(4):308. |
[3] | 陈卓元,王风平,杜元龙.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研究[J].材料保护,1999,32(5):37. |
[4] | 岳可芬,周春生,史真,等.新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测定[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3):258. |
[5] | 文武,刘汝秋,邱文.酰胺咪唑啉硫酸二甲酯织物柔软剂的合成[J].印染助剂,2002,19(3):17. |
[6] | 钟振声,杨兆禧,匡科.阳离子咪唑啉表面活性剂的合成[J].精细化工,2000,17(12):690. |
[7] | 朱云华,于萍,廖冬梅,等.咪唑啉在高温碱性环境中对碳钢的成膜机理研究[J].材料保护,2002,35(4):20. |
[8] | 申令生.化学数据计算手册[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0.217.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