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通过对炭/炭复合材料(C/C)和添加难熔金属碳化物炭/炭复合材料(C/C+MC)的微观结构对比分析,研究了二者在电弧加热器上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难熔金属化合物(MC)在烧蚀过程中进入到距表层几个微米之内的纤维和基体炭微晶内,明显影响了相邻微晶的形貌.MC的存在,一方面,加大了机械剥蚀等力学因素引起的质量损失,增大了试样表面粗糙度,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烧蚀;另一方面,MC具有降低碳的升华总量的效应.从综合效应来看,C/C+MC复合材料的烧蚀速率比C/C复合材料高.

参考文献

[1] 李贺军.炭/炭复合材料[J].新型炭材料,2001(02):79-80.
[2] 崔红,苏君明,李瑞珍,李贺军,康沫狂.添加难熔金属碳化物提高C/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4):669-673.
[3] Taverna A R .Erosion resistant nosetip construction[P].US 4515847,1985.
[4] 苏君明.高效高冲质比C/C喷管的应用与进展[J].新型碳材料,1996(04):18-23.
[5] 郭正;赵稼祥 .炭/炭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宇航材料工艺,1995,25(05):1-7.
[6] 邹林华,黄勇,黄伯云,黄启忠.C/C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及其与工艺、性能的关系[J].新型炭材料,2001(04):63-70.
[7] 王俊山,李仲平,敖明,许正辉,刘朗,胡子君,彭维周.掺杂难熔金属碳化物对炭/炭复合材料烧蚀微观结构的影响[J].新型炭材料,2005(02):97-102.
[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训练教材编辑工作委员会.高超声速气动热和热防护[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224-225.
[9] Pityer K S;Clenlento E .Large molecules in carbon vapor[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59,31(05):25-31.
[10] 姜贵庆;刘连元.高速气流传热与烧蚀热防护[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46-48.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