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由中温沥青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流程,预处理过程存在热处理时间长、沥青破碎困难的问题,通过将沥青附载于玉米秸秆上,采用空气氧化法进行热处理,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实验考察了热聚合法和空气氧化法两种热处理工艺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空气氧化法效果优于热聚合法,其适宜的热处理条件为:温度400℃,时间2h.对活化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活化时碱炭比为5:1、炭料粒度100目、活化温度在800℃~900℃、活化时间在1h~1.5h,所制活性炭吸附性能高、且稳定.

参考文献

[1] 陆安慧.炭材料科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Carbon 2006参会感[J].新型炭材料,2006(03):285-288.
[2] 宋燕,乔文明,尹圣昊,持田勲.不同结构活性炭对甲苯的吸附性能[J].新型炭材料,2005(04):294-298.
[3] 李同川,牛和三.脱硫脱硝活性炭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5(02):178-182.
[4] 梁栋,吕春祥,李云兰,李永红,袁淑霞.活性炭对扑热息痛的吸附行为和体外释放性能[J].新型炭材料,2006(02):144-150.
[5] 郭坤敏,谢自立,马兰,袁存乔.脱除氢气流中AsH3和PH3的专用浸渍活性炭及滤毒罐[J].新型炭材料,2001(02):54-56.
[6] 詹亮,张睿,王艳莉,梁晓怿,李开喜,吕春祥,凌立成,袁渭康.Pd在超级活性炭上的负载对其储氢性能的影响[J].新型炭材料,2005(01):33-38.
[7] 李建刚;李开喜;凌立成 等.成型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甲烷吸附性能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5,20(04):294-298.
[8] 周鹏伟,李宝华,康飞宇,曾毓群.椰壳活性炭基超级电容器的研制与开发[J].新型炭材料,2006(02):125-131.
[9] Wennerberg Arnold N;O' Grady Thomas M .Active carbon process and composition[P].US 4082694,1978.
[10] 郑雅杰,曹滨林,孙君森,李玲龙,宋天金,黎显恭.我国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材料导报,2000(03):9-10.
[11] 乔文明.氧化沥青的XPS研究[J].炭素,1994(03):1-5.
[12] 欧阳曙光.煤沥青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Ⅱ.活化工艺参数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J].炭素,1996(01):28-32.
[13] 况建华;许斌.超高表面积活性炭[J].炭素技术,1998(01):25-27.
[14] 王晓瑞,钱仁渊,金鸣林.正交实验用于煤沥青基活性炭的工艺优化[J].煤化工,2005(02):16-19.
[15] 刘贵阳,黄正宏,康飞宇.沸石矿为模板制备多孔炭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5(01):13-17.
[16] 侯朝辉,李新海,刘恩辉,何则强,邓凌峰.同步合成模板炭化法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电极用中孔炭材料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4(01):11-15.
[17] 陆安慧,Wolfgang Schmidt,Ferdi Schüth.结构有序、双重孔隙中孔炭材料的合成与表征[J].新型炭材料,2003(03):181-185.
[18] 陆安慧,Jan-Henrik Sm(a)tt,Mika Lindén,Ferdi Schüth.一步浸渍合成具有多重孔隙的铸型炭体[J].新型炭材料,2003(04):265-270.
[19] 王晓瑞,金鸣林,郑玉丽,钱仁渊.煤沥青预处理工艺对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J].煤炭转化,2004(04):59-63.
[20] 乔文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与应用[J].新型炭材料,1996(01):25-31.
[21] 张晓昕;郭树才;邓贻钊 .高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14(04):34-37.
[22] 陈进富,李兴存,李术元.石油焦活化机理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4(01):54-58.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