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了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原理及陶瓷膜的特点.着重分析总结电流密度、电压与频率、占空比等电参量因素对陶瓷膜性能的影响,介绍铝合金微弧氧化中常用的电解液组成,简要描述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硬度、耐磨、断裂、耐腐蚀等性能.
参考文献
[1] | 东青,陈传忠,王德云,雷廷权.铝及其合金的微弧氧化技术[J].中国表面工程,2005(06):5-9,15. |
[2] | 蒋百灵,白力静,蒋永锋,张淑芬.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0(02):138-142. |
[3] | 旷亚非,许岩,李国希.铝及其合金材料表面处理研究进展[J].电镀与精饰,2000(01):16-20. |
[4] | 侯亚丽,刘忠德.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J].电镀与精饰,2005(03):24-28. |
[5] | 刘彩文,吴士军.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06):7-8. |
[6] | Van T B;Brown S D;Wirtz G P .Mechanism of anodicspark deposition[J].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Bulletin,1977,56(06):563. |
[7] | 李均明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形成机制及其磨损性能[D].西安理工大学,2008. |
[8] | 张以忱,徐辉,董连俊.微弧氧化过程中电流密度对膜层性能的影响[C].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第八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246-251. |
[9] | 李文芳,黄京浩,张永君,杜军.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参数对成膜效果的影响和优化[J].材料工程,2006(02):51-55. |
[10] | 郭洪飞,安茂忠,徐莘,霍慧彬.电流密度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及氧化陶瓷膜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10):1554-1557. |
[11] | Kurze P;Krysmann W;Schneider H G .Application fieldes of ANOF layers and composites[J].CrystRes Techno,1986,21(12):1603-1609. |
[12] | 刘荣明,郭锋,李鹏飞.电压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形成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8(01):137-140. |
[13] | 李颂,刘耀辉,庞磊.电源频率对铸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02):287-289. |
[14] | 翁海峰,陈秋龙,蔡珣,鲍明东.脉冲占空比对纯铝微弧氧化膜的影响[J].表面技术,2005(05):59-62. |
[15] | 蒋永锋,李均明,蒋百灵,符长璞.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形成因素的分析[J].表面技术,2001(02):37-39. |
[16] | 赵坚,宋仁国,李红霞,陈小明,李杰,卢果.Na_2SiO_3浓度对6063铝合金微弧氧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0(01):146-149. |
[17] | 张欣宇,方明,吕江川,谢广文,石玉龙.电解液参数对铝合金微弧氧化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2(08):39-41. |
[18] | 黄瑞芬,罗建民,常丽萍,陈晓岚,王首龙.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3):40-42. |
[19] | 熊仁章,盛磊,杨生荣,余来贵.添加剂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结构和耐磨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03):17-18,29. |
[20] | 刘永珍,刘向东,王晓军,韩春霞,刘彩文.NaOH-Na2SiO3-Na2WO4体系下负向电压对ZAlSi12Cu2Mg1微弧氧化膜特性及组织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z3):134-137. |
[21] | 全伟,胡正前,Chernega.S.M.,马晋.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涂层制备工艺[J].电镀与精饰,2009(11):39-43. |
[22] | 王志平,孙宇博,丁坤英,刘佳,蔡珣.纯铝微弧氧化陶瓷膜组织及耐腐蚀性能[J].焊接学报,2008(12):74-76. |
[23] | 于凤荣,吴汉华,龙北玉,王乃丹,毕冬梅,于松楠.处理液浓度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成膜速率和硬度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06):825-829. |
[24] | 魏同波,田军,阎逢元.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结构和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04(02):161-166. |
[25] | 赵英鹏,张晓燕,葛飞,孙涛.不同体系下铸造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耐磨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1(24):147-149. |
[26] | 李红霞,宋仁国,赵坚,郑晓华.微弧氧化时间对铝合金陶瓷涂层结构和耐磨性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8(12):65-67. |
[27] | 梁戈,赵仁兵,蒋百灵.电解液参数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黑色陶瓷膜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6(05):91-94. |
[28] | 徐丽,陈跃良,郁大照,胡家林.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后疲劳特性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6(11):28-30. |
[29] | 王艳秋,王岳,陈派明,邵亚薇,王福会.7075铝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组织结构与耐蚀耐磨性能[J].金属学报,2011(04):455-461. |
[30] | 盘艳红,杜军,李文芳.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形成电解液组分优化[J].新技术新工艺,2010(09):84-87. |
[31] | 刘凤岭.微弧氧化与材料表面陶瓷化[J].材料保护,1998(03):22. |
[32] | 段关文,高晓菊,满红,张武,姜光华,李金富.微弧氧化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05):102-106.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0)
- 访问量(197)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