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通过对废弃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热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分析,提出加热-振磨方法,对废弃混凝土中粗骨料进行分离;根据有关规定,对再生粗骨料的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分离出的再生粗骨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

参考文献

[1] 张庆伟.建筑废弃混凝土可再生利用探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371-372,381.
[2] 王程;施惠生.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1):120-124.
[3] 李秋义;朱亚光;高嵩.我国高品质再生骨料制备技术及质量评定方法[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4):1-4,23.
[4] 雷静果;张日华.废弃混凝土分离及应用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2(6):56-57,61.
[5] 何勤;谢曦;刘凤源;应晓猛.国内外废弃混凝土分离回收及应用技术[J].新型建筑材料,2013(10):38-40.
[6] 李秋义;李云霞;朱崇绩;田砾.再生混凝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J].混凝土,2006(1):74-77.
[7] 胡曙光;何永佳.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胶凝材料[J].硅酸盐学报,2007(5):593-599.
[8] 肖建庄;吴磊;范玉辉.微波加热再生粗骨料改性试验[J].混凝土,2012(7):55-57.
[9] A. Cwirzen;V. Penttala.Aggregate-cement paste transition zone properties affecting the salt-frost damage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s[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54(4):671-679.
[10] 万惠文;徐金龙;水中和;姜舰.再生混凝土ITZ结构与性质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1):29-32.
[11] 陈露一;郑志河;邵慧权;范鹏云.混凝土界面过渡区不均匀特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9):111-114.
[12] 曹蓓蓓 .混凝土的热特性与再生利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13] 王瑶;周继凯;沈德建;王岩.混凝土中骨料浆体界面过渡区的力学性能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2):89-94.
[14] 马新伟;韩兆祥;李学英;孟凡雷.废弃混凝土高温处理技术与脱水水泥浆再水化活性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4):93-97.
[15] 水中和;玄东兴;曹蓓蓓.热-机械力分离制备高品质再生骨料的研究[J].混凝土,2006(12):60-62.
[16] 冯琪 .废弃混凝土分离工艺与循环再利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3.
[17] 王智威.高品质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J].混凝土,2006(09):48-50.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