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针对我国SiC产业的技术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提出用多热源生产SiC新技术生产高性能SiC新材料,回收并利用其副产品CO为主的气体生产多种化工产品或发电,走资源综合利用的煤-SiC新材料-CO气-化工产品(电)多联产之路,彻底改变行业落后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继光,马丽娟,马泉山.碳化硅及碳化硅制品[J].佛山陶瓷,2002(04):31-36.
[2] 翟林峰,史铁钧.绿色化学和一氧化碳的综合利用[J].化工科技市场,2003(07):9-11.
[3] 高恒.甲醇及二甲醚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5(02):47-49.
[4] 王璇.甲醇生产工艺经济与成本分析[J].国际化工信息,2005(04):10-11,18.
[5]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上)[J].动力工程,2004(03):451-456.
[6] 李政,倪维斗,潘克西.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及其在我国未来能源中的战略意义[J].发电设备,2004(03):117-120,129.
[7] T. Attwood;V. Fung;W.W. Clark .Market opportunities for coal gasific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3(4):473-479.
[8]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上)[J].动力工程,2004(03):451-456.
[9] 李政,倪维斗,潘克西.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及其在我国未来能源中的战略意义[J].发电设备,2004(03):117-120,129.
[10] Hao Liu;Masahiro Kaneko;Chunhua Luo .Effect of pyrolysis time on the gasification reactivity of char with CO_2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J].Fuel,2004(7/8):1055-1061.
[11] 王晓刚,郭继华,李成峰.多热源SiC合成炉温度场变化规律的模拟与计算[J].无机材料学报,2005(01):199-204.
[12] 张元超,周强.影响碳化硅冶炼一级品率的因素分析[J].工业炉,2002(02):30-31,38.
[13] 王晓刚,刘永胜,李晓池,李强.碳化硅冶炼炉温度场的ANSYS模拟研究[J].山东陶瓷,2001(03):7-11.
[14] 碳化硅多芯炉冶炼新技术[J].有色冶金节能,2001(03):4.
[15] 董祖龙,柳绮年,张绪信,徐长林.气流粉碎和分级系统在碳化硅微粉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粉体技术,2001(01):35-37.
[16] 徐森.气流粉碎制备碳化硅微粉初探[J].中国粉体技术,2002(06):32-33.
[17] 吴澜尔,陈宇红,钱克农.碳化硅超细粉碎粉体粒度与比表面积的变化规律[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2(03):49-52.
[18] 胡津津,王晓刚,李晓池,刘晓霞.SiC晶须的结晶性研究[J].现代技术陶瓷,2004(02):6-8.
[19] 王晓刚,刘永胜,李晓池.SiC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2(04):440-443,447.
[20] 俞肇元,贺春林,张滨,刘常升,国玉军,才庆魁.激光制备碳化硅纳米粉的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01(03):162-164.
[21] 张波,李建保,孙晶晶,张淑霞,翟华嶂.纳米碳化硅粉的制备及其微波介电行为[J].材料工程,2002(01):19-21.
[22] 万隆,刘小磐,尹斌,张珍容,汪洋,陈建林.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碳化硅粉末的研究[J].陶瓷,2005(05):26-27,29.
[23] 宋祖伟,李旭云,赵茹,戴长虹.催化剂对合成碳化硅晶须的影响[J].中国陶瓷,2005(02):28-30.
[24] 戴长虹,赵茹,水丽.电场电炉合成碳化硅晶须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3(03):691-694.
[25] 戴长虹,孟永强,赵茹.粉末电热体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须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3(04):333-335.
[26] 戴长虹,孟永强,赵茹,宋祖伟.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须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3(01):78-81.
[27] 戴长虹,水丽.碳化硅超细粉的制备新法[J].中国粉体技术,2001(01):10-11.
[28] 王晓刚,李成峰,郭继华.多热源SiC合成炉内CO气体参数实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84-87.
[29] 周莺.一氧化碳的应用与市场分析[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02):46-49.
[30] 郭荣群.CO常压气相催化偶联法合成草酸脂新工艺[J].化工设计,2004(02):3-4,19.
[31] 韩殿诚.CO锅炉热效率的计算[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3(05):37-39.
[32] 周奕亮,何绍辉.浅析膜分离和变压吸附技术在甲醇生产中的应用[J].化肥设计,2005(03):42-44.
[33] 吴庆魁.变压吸附法提纯CO技术的应用[J].中氮肥,2004(02):29-30.
[34] 张文效,耿云峰.一氧化碳分离技术[J].现代化工,2003(10):43-45.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