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严重降低了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特点以及破坏机理,从原材料的选择、抗剥落剂的使用、路面结构的控制3个方面,总结并评价了沥青路面抗水损害能力的各项措施方案,以期采用科学的方法减轻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参考文献
[1] | 沈金安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与抗剥落性能评价[J].石油沥青,1998,12(02):1. |
[2] | 袁玉卿,王选仓.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间水稳定性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02):266-269. |
[3] | 兰宏 .沥青路面水损害行为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 |
[4] | Bolzan P E;Nicholls J C;Hubber G A.Searching for superior perform-ing porous asphslt wearing courses[A].Washington,D.C,2001 |
[5] | 高原.基于高温条件的集料与沥青粘附性评价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09):71. |
[6] | Liu Yan;Liu Bo .Research on water damage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J].Appl Mechan Mater,2012,178-181:1560. |
[7] | 张金升.沥青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
[8] | 尹文军,刘永斌,贺忠国.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施工技术,2013(05):86-88,110. |
[9] | 蒋凯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 |
[10] | 曹庭维,吴少鹏,刘至飞,林俊涛.掺TPS高粘度沥青添加剂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257-261. |
[11] | 陈拴发,黄振,熊锐,关博文,马莉莉,盛燕萍.Miber Ⅰ型矿物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02):45-48,98. |
[12] | 陈昌宇 .玄武岩纤维在沥青昆合料路用性能与应用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2. |
[13] | 李洪涛 .玄武岩纤维在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应用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1. |
[14] | 姜海涛,吴少鹏,况栋梁,范鹏云,陈宝玉.有机化蒙脱土改性沥青老化性能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09):41-43. |
[15] | 黄维蓉.纳米层状硅酸盐改性沥青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231-235. |
[16] | 孙璐,朱浩然,辛宪涛,王鸿遥,顾文钧.纳米改性沥青制备和路用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3(01):15-22. |
[17] | 肖鹏,李雪峰.纳米ZnO/SBS改性沥青微观结构与共混机理[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6):548-551. |
[18] | 马峰,张超,傅珍.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及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01):88-91. |
[19] | 陈华鑫,徐鹏,弥海晨,韩瑞民.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华东公路,2008(02):63-66. |
[20] | 李彦伟,穆柯,石鑫,张连营.沥青路面基面层间结合状态的数值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12(05):461-467. |
[21] | 陈燕娟 .酸性集料表面活化技术与粘附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2. |
[22] | 郭学东,高春妹.集料清洁度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02):18-21,26. |
[23] | 杨文锋 .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
[24] | 任满仓 .抗剥落剂对沥青路用性能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2. |
[25] | 涂蓉 .新型沥青抗剥落剂作用机理及性能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
[26] | 曹艳明.路用抗剥落剂性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09):258-259. |
[27] | 赵晶,于连成.抗剥落剂的温度稳定性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6(06):10-11. |
[28] | 刘涛 .石灰等添加剂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D].湖南大学,2006. |
[29] | John L.A water repellent technology for coal ash and soils[A].Lexington,2009:45. |
[30] | Schaefer, Jenny;Jaeckel, Udo;Kaempfer, Peter . .Analysis of Actinobacteria from mould-colonized water damaged building material[J].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2010(5):260-268. |
[31] | 王勇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 |
[32] | 陈垚宏 .抗剥落剂对酸性集料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 |
[33] | 潘薇,王宏畅,茅建校,陈旭东.OGFC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3(03):15-17. |
[34] | 吕健 .硅烷偶联剂用于酸性集料改性方法及路用性能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
[35] | 郭恩.孔隙率对沥青路面技术性能的影响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08):242-245. |
[36] | 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对策[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1-6. |
[37] | 杨绍静 .沥青路面抗水损害措施研究[D].湖南大学,2006. |
[38] | 孙立军.铺面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
[39] | 陈若祥.路基翻浆的防治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10):17.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