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汽车钢圈用材料的国产化,对材料国产化前后钢圈焊接工艺及其焊缝显微组织与车轮的疲劳寿命进行了研究,对焊接工艺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原焊接工艺钢圈车轮的疲劳寿命较低,远远不能满足技术要求,主要原因是焊缝中存在较大的氢气孔及焊接热输入量过大;增加去氢处理后,焊缝中气孔消失,再通过降低焊接电压以减少热输入,同时适当降低焊接速度,可明显提高不同材料车轮的疲劳寿命,使国产材料钢圈的质量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 | 徐登波,韩波,冯凌超,钱锟,李晔.轮胎钢圈开裂失效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1(12):802-805,809. |
[2] | 郭宁生,徐胜利,王辉,刘军.焊接角度对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9(23):163-165. |
[3] | 周殿买.焊接对转向架疲劳寿命影响的探讨[J].铁道车辆,2005(05):30-32. |
[4] | 张忠文,李新梅,魏玉忠,吴军.HR3C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8(23):5-8. |
[5] | 季小辉,王少刚,董桂萍.SiCp/101Al复合材料电子束焊接接头温度场对其显微组织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9(05):97-100.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