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压釜、电化学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SEM(扫描电镜)表面分析试验,研究了咪唑啉类缓蚀剂BW的高温成膜条件和成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BW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通过N原子2p轨道上的孤对电子和Fe的3d空轨道之间形成配位键在金属表面成膜;在试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BW的浓度越高、控制的高压釜温度越高,成膜效果越好;当BW在高压釜中的浓度达到40 mg/L、pH为9.5~10.0、恒温温度为280℃~320℃、成膜时间为2 h时,BW在金属表面的成膜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 魏宝明.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
[2] | 龚洵洁.热力设备的腐蚀与防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
[3] | 李玉磊.新型除氧剂的研究与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0,20(5):6. |
[4] | 陈晓峰.用低毒除氧剂代替联氨除氧的应用研究[J].工业水处理,1999,19(2):28. |
[5] | 田文华.新型热力设备停用保护荆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电力,2001,34(4):24. |
[6] | 张玉福.热力设备停(备)用期间成膜胺防腐的应用技术[J].中国电力,2001,34(6):28. |
[7] | 葛红花.十八烷基胺处理在热力设备停用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材料保护.1998,31:34. |
[8] | 王海涛.影响十八烷基胺在金属表面成膜的因素[J].华东电力,1998,26(10):35.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