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
肖山
,
王虎
,
盛京
,
丁会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应用偏光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手段分析和表征了PP/PA6/nano-CaCO<,3>聚丙烯三元复合材料共混体系各组分对其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A6、nano-CaC0<,3>对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均有诱导成核结晶的作用,加入nano-CaC...
关键词:
聚丙烯
,
尼龙6
,
纳米碳酸钙
,
结晶行为
瞿雄伟
,
罗艳红
,
丁会利
,
李秀错
,
张留成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2.04.003
用熔融法制备了聚氯乙烯/粘土插层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T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测定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溶剂性等性能.结果表明,聚氯乙烯熔体能插层于无机粘土和经有机化合物处理过的粘土中,但后者在聚氯乙烯中分散效果更好,所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
粘土
,
聚氯乙烯
,
复合材料
,
熔融插层
,
结构与性能
丁会利
,
赵敏
,
瞿雄伟
,
吕建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论述原位聚合法分子复合材料的概念基础上,对近20年来国内外原位聚合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按照不同的复合体系分成三类,即,功能性原位聚合分子复合材料、以弹性体为基体的原位聚合分子复合材料和以尼龙-6为基体的原位聚合分子复合材料.在对这三类原位聚合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等论述的基础上,对...
关键词:
原位聚合
,
分子复合材料
,
刚性高分子
丁会利
,
肖山
,
王虎
,
陈旭
,
郑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选用新型稀土β成核剂(WBGⅡ)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进行政性.借助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稀土β成核剂诱导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及晶体形态;并研究了WBGⅡ对PPR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HDT)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少量WBGⅡ后,PP...
关键词:
无规共聚聚丙烯
,
成核剂
,
晶型
,
结晶行为
,
力学性能
杨敏
,
沈晓莉
,
姬荣琴
,
李海青
,
丁会利
,
闫卫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三(二苯甲酰甲烷)苯氧基钛酸酯[(dbm)3Ti(Oph)]在MAO作用下,催化p-甲基苯乙烯间规聚合.讨论了催化剂浓度、铝钛比和聚合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在催化剂浓度为350 μmol/L、铝钛比为500时,聚合活性最大为7.5×105 g/molTi·h.聚合物有两个熔点183 ℃、203 ℃,分别...
关键词:
间规聚合反应
,
共聚合
,
p-甲基苯乙烯
,
苯乙烯
,
β-二酮钛配合物
,
竞聚率
张洁
,
郑德
,
梁馨
,
李景宜
,
丁会利
,
曹元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稀土β成核剂-WBGⅡ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和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棒状成核剂WBGⅡ侧表面具有β成核剂作用,由于WBGⅡ的溶解性与成核能力相关,随着熔融温度(Tmelt)逐次升高,同一样品结晶形成的聚集态结构不同,Tmelt低于230℃时,形成的是针状晶体;Tm...
关键词:
聚丙烯
,
成核剂
,
熔融温度
,
结晶行为
,
晶体形貌
丁会利
,
吕建英
,
瞿雄伟
,
赵敏
,
盛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聚甲亚胺(PAM)/尼龙6复合材料等温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M的加入使得基体的结晶速率增大,尤其是当含量为5%时,半结晶期明显减少.研究还发现,该体系的等温结晶过程完全可以用Avrami方程来描述,各试样的Avrami指数均在2~3之间,表明Avrami指数...
关键词:
原位聚合
,
聚甲亚胺
,
尼龙6
,
等温结晶动力学
丁会利
,
张胜文
,
吕建英
,
王月欣
,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刚性棒状高分子(对苯二甲醛与时苯二胺缩聚物)聚甲亚胺/尼龙6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红外、紫外光谱分析表明了刚性链高分子聚甲亚胺(PAM)在尼龙6中已经生成.DSC和TGA热分析结果表明,PAM的加入,对尼龙6的结晶起了诱导结晶作用,但未改变铸型尼龙的α晶...
关键词:
聚甲亚胺
,
铸型尼龙
,
原位聚合
李景宜
,
梁馨
,
郑德
,
郭丽媛
,
李冬静
,
丁会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选用酰胺类和稀土类β成核剂进行复配,对均聚聚丙烯(PPH)进行改性.采用偏光显微镜(PL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对改性PPH的结晶微观结构、熔融行为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类β成核剂复配改性PPH后,其缺口冲击强度远超过同剂量单一类型的β成核剂的效果,达...
关键词:
聚丙烯
,
β成核剂
,
协同效应
,
力学性能
,
熔融行为
蔡聿星
,
刘闪闪
,
付念
,
丁会利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11.009
高温质子交换膜能解决传统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CO中毒、复杂的水热管理等问题,成为当今燃料电池发展研究的焦点.结合质子交换膜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分子结构设计对膜性能的重要影响,总结了接枝型、复合型质子交换膜、新型耐热交换膜的研究现状.对有机/无机粒子复合膜材料,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PBI)、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
燃料电池
,
接枝型
,
聚苯并咪唑
,
复合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