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树林
,
韩彦朝
,
刘立新
,
时海芳
表面技术
为修复高锰钢零件在中低载荷作用下的磨损失效,在D256焊条药皮中加入一定量的钛铁、钒铁、碳化硼和稀土元素,采用手工电弧的方法,通过焊接冶金反应自发生成硬质增强颗粒,并且通过后续热处理改变硬质相在高锰钢堆焊层中的分布,以提高堆焊层耐磨性.分析了堆焊层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D256焊条堆焊层相比,添加12% Ti-Fe+ 12% V-Fe+6%B4C的堆焊层组织晶粒明显细化,且有一些细小的颗粒第二相生成,其硬度达到了53 HRC;经过固溶时效处理后,堆焊层的组织更为细小,碳化物分布更为均匀,虽然硬度值下降到49HRC,但耐磨性有所提高.
关键词:
堆焊
,
自生硼化物
,
耐磨性
,
热处理
丛树林
,
时海芳
,
姜昕彤
,
李海玉
,
孙上茹
,
刘波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2.03.021
对42CrMo钢进行磨削淬火和高频感应淬火,对比研究了两种强化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厚度.结果表明:高频感应淬火强化层的厚度、组织及截面显微硬度分布都较为均匀,组织为细针状的马氏体组织;磨削淬火强化层的厚度不均匀,组织以板条状马氏体为主,由表及里呈现“细→略粗→细”的变化规律,显微硬度高于高频感应淬火强化层.
关键词:
磨削淬火
,
高频感应淬火
,
组织
,
厚度
,
硬度
丛树林
,
黄海涛
机械工程材料
用金相、SEM和EDS等方法对延迟焦化装置中碳钢换热器管的腐蚀穿孔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氯化物,换热器管穿孔是由吸氧腐蚀造成的;循环水除氧不彻底是造成吸氧腐蚀导致穿孔的根源,冷却水中的氯离子加速了腐蚀的进程;控制水中的氧含量是预防换热器管腐蚀的关键.
关键词:
换热器
,
吸氧腐蚀
,
穿孔
丛树林
,
柳凤恩
,
刘富东
,
时海芳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10.008
目的:证明活性剂SiO2的加入能够改善钴基硼化物层的宏观形貌、硬度、耐磨损性能、微观组织结构及物相组成。方法以Q235钢为母材,Co60和B4 C为熔覆材料,SiO2为活性剂,利用活性氩弧熔覆技术制备B4 C质量分数为8%的钴基硼化物复合涂层。分析活性剂SiO2的加入对熔覆层截面尺寸的影响,并测定熔覆层的硬度,分析熔覆层的微观结构及相组成。通过磨损试验,对比分析基体、常规熔覆层及活性熔覆层的耐磨损性能。结果添加活性剂后,熔覆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生成的物相增多。物相分析表明,常规熔覆层含有Co2B,Mn2B,CrB2等相,活性熔覆层中除此之外,还含有W3CoB3, Cr3 B4,Cr3 C2,Co2 SiO4等新相。活性熔覆层的硬度为常规熔覆层的1.13倍,耐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冲蚀磨损性能分别为常规熔覆层的1.57,1.37,1.49倍。结论添加活性剂SiO2后,熔覆层与基体结合更好,微观组织得到细化和均匀化,硬度和耐磨损性能都得到提高。
关键词:
活性氩弧熔覆
,
钴基硼化物层
,
Co60
,
B4 C
,
SiO2 活性剂
,
微观组织
,
耐磨性
丛树林
,
张博
,
李纯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1.04.007
为了进一步提高Fe55自熔性舍金粉末熔敷层的耐磨性能,在Fe55合金粉末中添加了碳化钨、铬铁、碳化硅颗粒,利用中频感应加热在42CrMo钢表面进行熔敷.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碳化钨、铬铁、碳化硅颗粒加入量对熔敷层组织、结构、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铬铁添加量在10%,碳化钨添加量在8%,碳化硅添加量在3%时,熔敷层组织形态为细小的树枝晶和胞状晶,组织主要为马氏体组织和残余奥氏体组织,并有Cr9.1Si0.9,W3Cr12Si5,Cr2B等硼化物和碳化物的硬质点分布,熔敷层硬度高达60HRC,耐磨性较Fe55提高1.7倍.
关键词:
中频熔覆
,
铁基合金
,
耐磨性
肖佳
,
何彦琪
,
王大富
硅酸盐通报
试验研究了水泥-大理石粉浆体剪切应力和塑性黏度随剪切速率变化的规律,使用Bingham流体模型和PowerLaw流体模型分别对浆体低剪切速率和高剪切速率阶段的剪切应力进行拟合,得到浆体屈服应力,塑性黏度系数.探究了水泥-大理石粉颗粒丛特性即颗粒分布宽度、颗粒数密度、总比表面积和Zeta电位与浆体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理石粉比表面积小于640m2/kg时,起到稀化浆体的作用,大于640m2/kg时起稠化作用,且稀化或稠化的作用随其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浆体中颗粒间接触点数量和固-液相接触面积增大使浆体屈服应力,塑性黏度提高.大理石粉降低了水泥浆体Zeta电位,浆体中粒子间静电作用力减弱,对流动性起到削弱作用.
关键词:
流变性能
,
大理石粉
,
颗粒丛特性
,
Zeta电位
邵长伦
,
谭倪
,
杨瑞云
,
王长云
,
佘志刚
,
林永成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1.002
对采自湛江的红树林内生真菌ZSUH 3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法从菌丝体中分离得到5个次级代谢产物,利用IR、MS、NMR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5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显示中等抑制活性,其IC50=3.0×10-5 g/mL.
关键词:
红树林
,
内生真菌
,
次级代谢产物
,
抗肿瘤活性
黄忠京
,
杨瑞云
,
郭志勇
,
佘志刚
,
林永成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377
通过人工发酵培养,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ZZF60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1种新蒽醌衍生物,6,8-二甲氧基-1-甲基-2-(3-氧丁基)蒽醌(1),以及5种已知化合物:7-羟基-3-(4-甲氧基苯基)苯并-γ-吡喃酮(2),2,4-二羟基-6-[(1'E,3'E)-1', 3'-戊二烯基]苯甲醛(3),(E)-4-羟基肉桂酸甲酯(4),4-(4-羟基苯基)-2-丁醇(5),4-羟基苯甲酸(6).它们的结构通过MS、NMR等波谱分析推导确定.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抑制体外培养人喉癌细胞Hep2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IC_(50)分别为16和23 μmol/L.
关键词:
红树林内生真菌
,
ZZF60
,
代谢产物
,
蒽醌
,
抗肿瘤活性
王净
,
田晶
,
许建和
催化学报
以对甲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筛选能够生物催化合成对苯二甲酸的菌株,发现只有睾丸酮丛毛单胞菌DSM6577可以氧化对甲基苯甲酸生成对苯二甲酸. 对该菌株的细胞生长及其催化对甲基苯甲酸转化为对苯二甲酸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底物在8 h内即可完全转化,产物的生成时间为14~31 h, 其中在21 h时产量最大,为34 mg/L.
关键词: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
生物催化
,
对甲基苯甲酸
,
对苯二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