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光旭
,
乐松
人工晶体学报
以钨酸钾和三氧化钨为原料,采用机械球磨后高温固相反应的方法合成了钨青铜.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所制备样品为单相的K0.27WO3多晶.低温电阻率测量发现:多晶样品由于大量晶界影响而呈现出异于单晶样品的类半导体行为.
关键词:
钨青铜
,
球磨
,
固相反应
,
电阻率
乐松
,
章园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2.004
通过对高纯铝片预制铝管分别进行“外表面阳极氧化”(外氧化)和“内表面阳极氧化”(内氧化)制备了管状多孔氧化铝模板(AAO),考察了氧化过程中Al/Al2O3界面的应力影响.实验直观表明,“外氧化”过程中Al/Al2O3界面产生拉伸应力易导致管状模板产生轴向裂纹;而“内氧化”过程中Al/Al2O3界面产生压缩应力使管状模板更加紧密而不易破裂.研究结果表明,Al/Al2O3界面上拉伸应力的有效释放是获得无裂纹管状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关键.最后,利用管状氧化铝模板制备了放射状Cu纳米线阵列,并对其在膜渗透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尝试.
关键词:
阳极氧化铝
,
管状模板
,
微孔材料
,
纳米线
,
滤透
乐松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8.02.019
对包括纯的、铷掺杂、钨掺杂的准一维电荷密度波材料蓝青铜系列单晶样品的电阻率温度行为、非线性输运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发现,与铷掺杂相比,钨掺杂对样品的电输运特性和派尔斯相变的影响更加剧烈.特别地,对于纯样品和铷掺杂样品,电荷密度波的解钉扎阈值在100 K附近表现出极大值行为;而对于钨掺杂样品,阈值行为是单调的.针对以上结果,从蓝青铜在100 K附件可能存在的非公度-公度转变以及电荷密度波与样品中杂质缺陷和正常载流子间的相互作用角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电荷密度波
,
派尔斯相变
,
蓝青铜
冉光旭
,
朱汉明
,
乐松
人工晶体学报
以钨酸钠、三氧化钨和钨粉为原料,采用固相微波技术在700℃一步合成了钠钨青铜.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所制备样品为单相的Na0.76WO3多晶.低温变温电阻测量发现:材料具有类半导体的导电行为.此外,样品还呈现明显的正湿敏特性,500 W微波加热功率所制备样品在60℃、湿度RH 60%的电阻率较RH 30%的电阻率增加了117%.
关键词:
钠钨青铜
,
固相微波合成
,
湿敏
冉光旭
,
谌冰
,
乐松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固态杂化微波加热技术,以Ti粉与Se粉为反应物,30 min内成功合成了单相TiSe2.与普通加热方式下的固相反应法相比,固态杂化微波加热使TiSe2的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且能效更高.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电子衍射对产物的结构、组份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钛合金
,
固相合成
,
微波加热
谢绵钰
,
谌冰
,
乐松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固态杂化微波加热技术,以Mo粉与S粉为起始原料,45分钟内成功合成了MoS2纳米粉体.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所制备样品为单相六方结构,最终产物组份接近起始原料组份且结晶良好.实验发现,随反应温度逐渐升高,产物结晶不断优化,粒径逐渐减小,均匀性逐渐增强.
关键词:
二硫化钼
,
固态微波加热
,
结晶
材料保护
美国康涅逖格州西汉文-伦敦确信集团下属的确信高性能材料(CPM,Cookson Performance Materiais)于2012年8月宣布任命RickReagan为乐思化学有限公司总裁。Reagan先生将领导乐思化学高性能专业化学品全球机构在40多个国家运作,包括战略部署于全球各地的10个生产基地及9个技术中心。
关键词:
化学品
,
总裁
,
高性能材料
,
技术中心
,
生产基地
舒泉湧
,
麻纪斌
,
邢建峰
,
翟帆
,
李宗霖
,
郭晨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以多乐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乐氟中氟化钠含量的方法学研究,并以纯化水为溶出介质,测定了多乐氟48h的体外释放.结果显示,氟化钠在8.896μg~62.272μg有良好的线性,R2=0.997.48h的累积释放量为6.57%.
关键词:
多乐氟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含量测定
,
释放度
陆祎品
,
倪夏巍
,
江淼
,
冯桂荣
,
杨维本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305
通过调节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的种类及数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结构的丙烯酸酯树脂,并从中选出具有典型吸附差异的2种树脂,拥有适合的孔分布结构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甲酯(TRIM)聚合树脂(1*)和含酰胺基的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TAIC)与TRIM共聚树脂(5#),与商业化大孔丙烯酸酯树脂XAD-7作比较,研究了丙烯酸酯树脂对泰乐菌素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树脂1#表现出了对泰乐菌素有最高的吸附量.3种吸附剂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随溶液NaC1离子浓度的增强而提高,而对CuCl2则呈相反趋势,这是因为疏水作用和孔径排斥效应的贡献.泰乐菌素在3种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升高温度可以使树脂吸附能力增强,可能是“溶剂替代”效应所致.
关键词:
丙烯酸酯树脂
,
合成
,
吸附
,
泰乐菌素
,
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