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茂
,
刘文菊
,
田秋峰
,
牟俊霞
,
樊晓琴
,
乔云霞
,
王杰
,
梁晓
,
唐洪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9.06.005
选用合适的丙烯酸酯体系的聚合物制备了PDLC样品,光电测试曲线表明其驱动电压可以低至25 V,改变聚合物中的稀释单体能够大幅降低PDLC的驱动电压.选用不同稀释单体的两种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及阻抗表明,聚合物的介电性能及阻抗为影响PDLC驱动电压的深层次原因,液晶的组分及PDLC的膜厚对PDLC的驱动电压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型液晶
,
丙烯酸酯
,
介电性能
史子谦
,
丰景义
,
贵丽红
,
高红茹
,
乔云霞
,
陈雪娇
,
华瑞茂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32803.0310
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立体视频,而三维立体显示中,液晶透镜技术被广泛应用.液晶透镜中使用的液晶化合物需要大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和低的旋转黏度.文中新开发了一系列双炔结构的新单体,对新单体进行了热分析与折射率各向异性数据的拟合.对在不同位置用氟取代基,可以降低化合物的熔点,并拉宽了向列相范围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新单体应用在液晶混合物中,能够达到较大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多组分可以大大降低混合物的熔点,可以使用在液晶透镜中.不过双炔结构还存在抗紫外性能较差的问题,需添加抗紫外剂等添加剂,并在单体提纯工艺上还需要改进.
关键词:
高折射各向异性
,
双炔
,
液晶透镜用混晶
史子谦
,
乔云霞
,
贵丽红
,
崔青
,
陈雪娇
,
华瑞茂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42902.0178
STN-LCD在LCD显示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价格低廉,制造工艺简单,在小型、便携式显示设备中占有重要市场.显示器显示品质与液晶材料的参数有关,研究了对于相同的液晶材料体系,使用不同的手性剂,对液晶的各项显示参数的影响和在一个母体液晶材料中,添加扭曲能力不同的手性掺加剂,对响应速度、温度系数、视角等方面的影响.按照d/p≈φ/360计算手性掺加剂用量,将不同结构手性剂加入到母体体系中,在室温时得到的阈值电压相同,测试不同温度时,DV/DT不同,响应速度变化率不同.总结了在工业生产上应如何评价和选择合适的手性剂.
关键词:
STN-LCD
,
手性剂
,
扭曲能力
,
响应速度
李锐
,
丰景义
,
温刚
,
乔云霞
,
徐凯
,
崔青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53004.0581
线残像是液晶显示不良的一种表现,对在Cell中短时间内判断液晶线残像的强弱进行了研究.本文使用了4种介电各向异性相同的液晶,对这4款混晶所制成的TFT-LCD屏进行了线残像水平测定,系统分析了混晶的组分与线残像的关系,并使用了一种通过加直流电压测试V-T曲线的漂移来判断液晶残像强弱的方法,对4款混晶做了V-T曲线漂移实验.组分分析表明,介电各向异性相同的情况下,液晶中-CF2 O-类单体和-COO-类单体的使用会导致线残像的发生.V-T漂移实验结果表明,Vth变化率小于5%时,液晶显示线残像轻微,Vth变化率大于10%时,线残像严重.这种方法可以在Cell中进行,并且使测试时间明显缩短,这对提高液晶的研发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TFT-LCD
,
线残像
,
直流电压
,
V-T漂移
乔云霞
,
徐凯
,
丰景义
,
李锐
,
崔青
,
李正强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63107.0667
向列相液晶中手性剂的含量对 TN 显示模式的显示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两种不同体系的液晶中加入不同含量的手性剂进行实验测定得出:添加手性剂对液晶分子的排列取向有序具有一定的作用;手性剂的含量不同,液晶的阈值电压也有所不同,手性剂含量增多则阈值电压增大,液晶的陡度值增大;手性剂含量不同,面板中的对比度有所不同,手性剂含量增多则对比度下降。通过从微观角度对液晶分子在面板中的排列状态进行理论分析,对以上实验结果的成因机理进行了解释,手性剂的合理添加能更好地使液晶与面板 IC 驱动相匹配,达到更高的对比度,改善液晶面板中出现的碎亮点显示不良,使液晶面板显示画面更鲜明、细腻、逼真。
关键词:
TN-LC
,
螺距
,
手性剂
,
K值
孙晓丹
,
李海梅
,
刘霞
,
徐萌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2.2016092602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空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颗粒物污染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研究城市道路中不同绿地结构对大气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消减作用,本文选择青岛市城阳区主干道——长城路的4种不同绿地结构(“乔-灌-草”、“乔-草”、“乔-灌”、“灌-草”),测定其对不同粒径颗粒物(PM10、PM2.5、PM1)的消减率.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浓度日变化曲线呈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变化趋势,其中8:00-10:00的颗粒物浓度最高;颗粒物浓度日变化与空气湿度变化相一致,与温度变化相反;(2)4种绿地结构对PM10的消减率表现为“乔-灌-草”>“乔-灌”>“灌-草”>“乔-草”,对PM:5和PM1的消减率表现为“乔-灌-草”>“乔-灌”>“乔-草”>“灌-草”;且各绿地结构对PM2.5的消减能力最强,其次为PM1和PM1o;(3)同一种绿地结构,植物种类越丰富,其消减大气颗粒物的能力越强.
关键词:
绿地结构
,
不同粒径
,
颗粒物
,
消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