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折射率镀膜材料LaTiO3

段华英 , 王星明 , 张碧田 , 孙静 , 储茂友 , , 王建波 , 李智超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8.03.025

高稳定高折射率光学镀膜材料是应用光学发展的迫切需求.直接采用TiO2和La2O3粉体为原料, 低成本制备了单相LaTiO3高折射率光学镀膜材料.利用该LaTiO3材料制备的薄膜在折射率、色散、消光系数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多层高折射率膜的反射率也很低, 批次稳定性实验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 该单相LaTiO3材料具有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光学镀膜材料 , 低成本 , 单相 , LaTiO3 , 薄膜

高品质取向硅钢成分控制的新进展及其对钢磁性能的影响

朱诚意 , 陈先红 , 李光强 , , 徐光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1.002

分析了高品质取向硅钢中合金元素硅和抑制剂形成元素成分控制的要求及水平,评价了常用的硫化物、氮化物抑制剂及晶界偏析元素铬、锡和铌在高品质取向硅钢中的应用现状,结合抑制剂对钢坯再加热温度及磁性能的影响,指出了高品质取向硅钢成分控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取向硅钢 , , 抑制剂 , 磁性能

抑制剂形成元素对取向硅钢中夹杂物析出行为及热轧组织的影响

周博文 , 李光强 , 朱诚意 , 郑建新 , , 张峰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4.05.020

研究了铝、氮和锰、硫摩尔比对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析出行为及热轧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的夹杂物是少量尺寸小于5μm的、以Al2O3为核心外包MnS与AlN的复合物;钢中析出物主要为尺寸小于0.5 μm的MnS与AlN的复合抑制剂.其中氮铝摩尔比为0.9、锰硫摩尔比为15.7的取向硅钢中析出物数量最多,铸坯中数量为5 937个/mm3,热轧板坯中数量为7 024 个/mm3;平均尺寸最小,铸坯中尺寸为0.17 μm,热轧板坯中尺寸0.15 μm,热轧后钢中析出物数量增加,并且热轧板坯边缘和中心组织都最均匀.

关键词: 取向硅钢 , 夹杂物 , 抑制剂 , 热轧组织

离子辅助沉积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薄膜

王永杰 , , 李智超 , 杨宏杰 , 王统领

材料导报

利用离子辅助沉积工艺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了纳米TiO2薄膜,考察了离子源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对TiO2薄膜晶体结构、光催化活性和光学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辅助沉积法制备的TiO2薄膜具有好的锐钛矿型晶体结构和高的光催化活性,其晶粒尺寸随着离子源能量的增大而减小.在离子源电压和电流为600V和1200mA时所制备的TiO2薄膜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对亚甲基蓝水溶液的降解率达到了92.3%.

关键词: 离子辅助沉积(IAD) , TiO2 , 锐钛矿 , 光催化

弯曲扩压通道内脉冲射流位置影响的POD分析

朱剑锋 , 黄国平 , 傅鑫 ,

工程热物理学报

基于一种弯曲扩压通道在不同射流位置状态下,开展了脉冲射流控制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引入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技术以模态的方式完成了脉冲射流控制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射流位置逐渐由上游靠近分离点,各个射流位置最佳射流频率逐渐接近于通道内分离涡主频,分离点附近及下游位置最佳射流频率与通道内分离涡主频保持一致;最佳射流频率下,随着射流位置逐渐接近于分离点,分离涡模态能量在脉冲射流的作用下向平均流模态转移的比例逐渐增加,向高阶模态能量转移的比例逐渐减小;分离点位置对应着最佳射流位置,该状态下POD各阶模态能量均向平均流模态进行转移,脉冲射流控制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 本征正交分解 , 非定常 , 脉冲射流位置 , 弯曲扩压通道 , 流动分离

苏氨酸和谷氨酸在D318树脂上的吸附分离热力学

, 吴国光 , 彭奇均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4.020

从8种不同结构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筛选出D318树脂对水溶液中苏氨酸和谷氨酸的静态吸附分离及其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度优于Freundlich模型,且苏氨酸和谷氨酸在树脂吸附过程中都表现为优惠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293~313 K条件下,苏氨酸吸附量为8~10 mg/g的吸附焓变为30.026~31.615 kJ/mol,自由能变为-14.337~-26.340 kJ/mol、吸附熵变为-448.616~-16.855 J/(mol·K);而谷氨酸吸附量为30~50 mg/g的吸附焓变为-58.036~-60.053 kJ/mol,自由能变为-85.017~-137.647 kJ/mol、吸附熵变为92.084~247.905 J/(mol·K).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树脂 , 苏氨酸 , 谷氨酸 , 吸附分离 , 热力学性质

改性沸石H-BEA催化4-苯基丁酸分子内克反应合成1-萘满酮

邱俊 , 王建刚 , 孙杰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367

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柠檬酸、草酸、酒石酸改性制备了H-BEA,并根据XRD和NH3-TPD对沸石H-BEA进行表征.采用上述改性沸石催化4-苯基丁酸分子内克反应合成1-萘满酮进行催化剂反应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改性沸石H-BEA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进一步对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1-萘满酮产率达到94.3%.

关键词: 苯基丁酸 , 萘满酮 , 分子内Friedel-Crafts , 沸石H-BEA

含氟共聚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鲁云华,赵洪斌,迟海军,董岩,肖国,胡知之

鲁云华 , 赵洪斌 , 迟海军 , 董岩 , 肖国 , 胡知之

绝缘材料

以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6FAPB)为含氟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为二酐单体,经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处理制备出含氟共聚聚酰亚胺(CPI)薄膜.采用红外(IR)、紫外(UV-Vis)、溶解性测试等对CPI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考察两种二酐单体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对共聚聚酰亚胺光学性能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环二酐CBDA摩尔配比的增加,CPI薄膜在410 nm处的光透过率逐渐增加,薄膜颜色逐渐变浅,溶解性有所改善.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共缩聚 , 含氟 , 结构与性能

材料科学进展第2卷1988年(分类索引)

材料研究学报

金属材料品界在金属蜘变和蜘变断裂中的作用················1·····,····,································……孔庆平戴(2一1)贝氏体相变机制··········································································,·‘···············,·,·····,,一徐?...

关键词:

钇对IN-939抗热腐蚀性的影响

李铁藩 , 段学章 , 浦以健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本文研究了钇对铸造镍基高温合金IN—939热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75%Na_2SO_4—25%NaCl为蚀介质的坩埚法,在温度为850℃与900℃,时间从10小时到300小时的范围内进行实验。 从热蚀减重及渗透深度测得的动力学曲线表明:钇能改善合金热蚀性。对热蚀产物进行了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电子探针与X射线衍射分析。观察到含钇合金蚀层的表面形貌与不含钇合金有明显区别,IN—939合金表面上形成的蚀层为氧化铬和硫化铬等的多层结构,其下为铬的贫化区;而IN—939Y表面蚀层是由大量的氧化铬少量的TiO_2,α—Al_2O_3及微量Y_2O_3、YCrO_3与硫化物组成。腐蚀层下没有贫铬现象,而出现贫钛区与沿晶界的内氧化物以及钇与钛的硫氧化物的分散质点。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