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
,
韩成栋
,
张亚鹏
,
赵凤仪
,
李瑶
,
付强
,
尹俊
,
倪发福
,
王彦瑜
,
张鹏鸣
,
陈旭荣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3.315
介绍了一款小型宇宙射线探测仪。该仪器具有宇宙射线科普演示功能,主要用于实时测量μ子射线并显示计数,以及长时间尺度下(年)稳定地对不同角度的次级宇宙线通量进行监控记录。简要地展示了探测器的硬件构造和探测效率的模拟计算。探测仪单个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为93.1%,两个探测器符合测量的探测效率为86.6%。根...
关键词:
宇宙射线
,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
,
次级宇宙射线天顶角分布
付强
,
卢春莲
,
满宇光
,
黄程伟
,
冯超
,
张秋寒
,
郑伟
,
徐冰
绝缘材料
为降低成本并提高国内绝缘行业的技术水平,对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VPI用绝缘材料进行国产化应用研究。以美国Hexion浸渍漆的性能指标为标准,检测了国产浸渍漆的各项性能、浸渍漆的贮存稳定性;以瑞士丰罗少胶云母带的性能指标为标准,检测了国产少胶云母带的电气性能、力学性能、透气性、促进剂含量和包扎工艺性能。...
关键词:
定子线棒
,
真空压力浸渍
,
少胶云母带
,
浸渍漆
,
贮存稳定性
,
透气性
付强
,
满宇光
,
卢春莲
,
黄程伟
,
冯超
,
郑伟
,
张秋寒
,
潘延明
,
隋银德
绝缘材料
为研究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真空压力浸渍(VPI))绝缘材料的国产化应用,利用Hexion漆分别浸渍3家国产少胶云母带和丰罗少胶云母带制备了铝排试验线棒,并对云母带及线棒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产云母带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丰罗少胶云母带的指标要求,包扎时云母带没有出现掉粉、剥离、脱落现象。3家国...
关键词:
定子线棒
,
真空压力浸渍
,
少胶云母带
,
电性能
,
电老化
乐士儒
,
孙克宁
,
徐峰
,
安茂忠
,
张乃庆
,
朱晓东
,
付强
功能材料
流延法制备了SOFC NiO/YSZ阳极,比较了NiO(微米级)和NiO(纳米级)两种NiO,发现由NiO(纳米级)制备的电池在800℃最大放电功率密度257.1mW/cm2,而由NiO(微米级)制备的电池相同条件下仅为124.9mW/cm2,原因在于NiO(纳米级)粒径小,制备的阳极三相反应区大....
关键词:
SOFC
,
流延法
,
粒径
,
阳极
黄渝鸿
,
吴菊英
,
朱正吼
,
付强
,
梅军
,
郭静
,
马广斌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8.02.008
研究了基于Fe73.5Cu1Nb3Si13.5B9非晶/纳米晶粉的柔性压磁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其性能, 讨论了橡胶种类, 磁粉粒径、含量及工艺因素等对Fe73.5Cu1Nb3Si13.5B9/橡胶复合材料压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粒径为45 μm, 用量约15%的Fe73.5Cu1Nb3Si1...
关键词:
Fe73.5Cu1Nb3Si13.5B9
,
橡胶
,
压磁复合材料
,
应力-阻抗性能
刘世念
,
王成
,
苏伟
,
吕旺燕
,
朱圣龙
,
付强
,
王福会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11903/1002.6495.2013.400
采用静态挂片和极化曲线测试技术研究了铜铁试剂对Q235碳钢在3.5%NaC1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碳钢在3.5%NaCl溶液中腐蚀严重,主要为活性溶解,并且伴有明显的点腐蚀.铜铁试剂的加入促进了碳钢的阳极钝化,当铜铁试剂的含量为12.8 mmol/L时缓蚀效率达到90%以上,当铜铁试剂浓度增大...
关键词:
Q235钢
,
缓蚀剂
,
铜铁试剂
,
电化学
付强
,
吴忠新
,
任环
,
王军
,
殷宪霞
电镀与涂饰
以FEVE型氟树脂为成膜物,选用封闭异氰酸酯和氨基树脂两种不同类型的交联剂体系,研究了单组分氟碳涂料性能的差异性.结果发现,以封闭异氰酸酯为交联剂,所得涂膜的综合性能优于全甲醚化氨基树脂,其涂料具有更宽的烘烤条件和更长的贮存时间;而微量的有机锡催化剂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封闭异氰酸酯的解封温度,加快反应...
关键词:
单组分氟碳涂料
,
聚三氟氯乙烯-醋酸乙烯酯
,
封闭异氰酸酯
,
氨基树脂
,
交联
任峰
,
蒋昌忠
,
张丽
,
石瑛
,
付强
功能材料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由于它独特的性质已经成为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用离子注入并退火的方法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Ag/Cu离子以1:3的剂量比先后注入到非晶SiO2中形成了Ag-Cu合金纳米颗粒.当样品在还原气氛中600℃退火后,光学吸收谱在400nm附近出现了一个新峰,透射电子显微镜(...
关键词:
离子注入
,
纳米复合材料
,
核壳结构
陈海波
,
蒋昌忠
,
石瑛
,
付强
功能材料
采用由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MEVVA)引出的强束流脉冲Ag、Cu离子,先后注入到SiO2玻璃.注入的剂量均为5×1016ions/cm2,Ag的加速电压为43kV,Cu的加速电压为30kV.光学吸收谱显示吸收峰的位置在442nm,可以推测Ag、Cu在SiO2玻璃表层形成了纳米合金.借助X射线光电子...
关键词:
金属离子注入
,
光学透射率
,
纳米颗粒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
X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