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忠
,
王连毅
,
付晓琦
,
黄丽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5.03.007
以异氰酸酯为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通过比较不同固化条件下固化物结构的差异,研究了异氰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历程;改变异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的化学计量比(I/E),采用FTIR/ATR、DSC、DMTA等研究了固化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异氰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历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异氰酸酯的三聚反应;第二阶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环氧树脂和异氰酸酯可反应生成嗯唑烷酮结构,通过噁唑烷酮环扩链得到端异氰酸酯基低聚物,可继续发生三聚反应;第三阶段为异氰脲酸酯与残余的环氧基团反应生成嗯唑烷酮结构,异氰脲酸酯六元环向嗯唑烷酮五元环的转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不同的L/E比例可得到结构不同的固化物,不同的结构导致固化物性能的差异:当(I/E)=1.8时,综合力学性能良好,异氰酸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层剪强度分别为652.53、33270.63和31.66MPa,优于甲基四氢苯酐/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当L/E=2.0时,固化物Tg达到了305℃,明显优于传统的环氧树脂固化体系.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噁唑烷酮
,
异氰脲酸酯
,
固化历程
,
耐热性能
王成忠
,
付晓琦
,
王连毅
,
黄丽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6.01.010
利用MDI与PTMG-2000制备聚氨酯预聚体,对聚(异氰脲酸酯-噁唑烷酮)树脂(PISOX)进行增韧改性:考察不同I/E、不同预聚体添加量的树脂浇铸体力学性能的变化;并对最优配方进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和DMTA测试,比较改性前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变化;利用SEM观察改性前后微观形态的变化,推测增韧机理.结果表明,I/E=1.8、添加15%预聚体时树脂浇铸体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分别为60.92 MPa、2 295 MPa、6.40 kJ/m2;利用该基体制备复合材料,具有比未改性体系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界面性能,且聚氨酯预聚体的引入对树脂在高温下的耐热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在258℃左右;对比改性前后体系固化物的微观结构,改性后的体系呈两相结构,橡胶相起到吸收冲击能和终止裂纹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韧性.
关键词:
聚氨酯增韧
,
聚(异氰脲酸酯-噁唑烷酮)树脂
,
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
耐热性能
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刊2012年第五期第801页刊登了熊晓英等作者的论文,这是本刊编辑部自创刊以来收到的第一篇这样的论文,该文对本刊在材料科学期刊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问题、发展方向作出如此客观、中肯的评价与指引,均使编辑部成员十分感动。今年恰是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谨以此《编后记》供奉广大读者,
关键词:
科学评价
,
论文
,
作者
,
务实
,
科学期刊
,
编辑部
,
创刊
李铁藩
,
段学章
,
浦以健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本文研究了钇对铸造镍基高温合金IN—939热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75%Na_2SO_4—25%NaCl为付蚀介质的坩埚法,在温度为850℃与900℃,时间从10小时到300小时的范围内进行实验。 从热付蚀减重及渗透深度测得的动力学曲线表明:钇能改善合金热付蚀性。对热付蚀产物进行了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电子探针与X射线衍射分析。观察到含钇合金付蚀层的表面形貌与不含钇合金有明显区别,IN—939合金表面上形成的付蚀层为氧化铬和硫化铬等的多层结构,其下为铬的贫化区;而IN—939Y表面付蚀层是由大量的氧化铬少量的TiO_2,α—Al_2O_3及微量Y_2O_3、YCrO_3与硫化物组成。腐蚀层下没有贫铬现象,而出现贫钛区与沿晶界的内氧化物以及钇与钛的硫氧化物的分散质点。
关键词:
阳祥
,
丁鹏
,
李增耀
,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用正交分解(POD)方法对径向旋转方通道内直接数值模拟得到的湍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湍流大尺度结构和POD模态的能量分布.对于不同的工况,文中均采用了200个具有相同时间间隔的湍流瞬时主流速度场作为样本.为研究浮升力对湍流大尺度结构的影响及POD模态的能量分布,对四个不同格拉晓芙数GrT下的主流速度场进行了POD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湍流大尺度结构主要集中在通道的非稳定壁面(y=0)附近和侧壁面附近,随着格拉晓芙数的增加湍动能分布于更多的模态中.
关键词:
湍流
,
浮升力
,
大尺度信息
,
正交分解
,
模态
周礼
,
欧任泽
,
林卫星
,
宋嘉栋
,
侯俊
黄金
doi:10.11792/hj20170108
获各琦铜矿5勘探线以西铅锌矿体位于铜矿体下盘,受上盘铜矿体回采及充填水的影响,矿体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矿岩稳固性大大降低,同时矿石品位较低,回采难度大.经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推荐采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回采该范围内中厚以下矿体,采场生产能力250t/d,采矿损失率16%,矿石贫化率8% ~10%,采矿成本84.43元/t.以该矿1630中段为例,采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能创造利润总额2 709.45万元.
关键词:
采矿方法
,
低品位矿体
,
急倾斜中厚以下矿体
,
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
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