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奔奔
,
付洪瑞
,
王本力
,
刘淑真
,
向飞飞
电镀与涂饰
考察了基础油的黏度对防锈油防锈性能的影响.选取4种不同黏度的PAO(聚α-烯烃)基础油分别添加不同量的防锈添加剂TW742,溶解调制成防锈油,通过湿热试验和盐水浸渍试验测试其防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防锈添加剂TW742量大于5%),作为载体的基础油黏度越小,所配制的防锈油效果越好.选取的4种PAO基础油中,黏度最小的PAO2C与防锈添加剂TW742所配制的防锈油效果最好.初步探讨了基础油黏度影响防锈油防锈性能的机理.
关键词:
防锈油
,
聚α-烯烃
,
黏度
,
防锈剂
杨奔奔
,
付洪瑞
,
李莎莎
,
范智滕
,
王万鹏
电镀与涂饰
以45钢为对象,应用湿热试验和盐水浸渍试验研究了磺酸盐类防锈剂TW742、羧酸盐类防锈剂环烷酸锌和酯类防锈剂司本-80在不同运动黏度的合成油(聚α-烯烃基础油)和环烷基矿物油中的防锈性能.结果表明:在湿热试验中,3种防锈剂制备的防锈油均能在金属表面形成较好的吸附膜,对金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盐水浸渍试验中,以防锈剂TW742制备的防锈油防锈效果较好,而环烷酸锌和司本-80制备的防锈油防锈效果较差.对3种防锈剂的防锈机理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钢
,
防锈剂
,
基础油
,
磺酸盐
,
环烷酸锌
,
酯
,
黏度
杨奔奔
,
付洪瑞
,
王本力
材料保护
为了研究聚α-烯烃(PAO)基础油与不同防锈添加剂配合时的油效应,选取TW742和T704 2种防锈添加剂,分别加入4种PAO基础油中配成防锈油,通过湿热试验和盐水浸渍试验评价防锈油的防锈性能,探讨了基础油在防锈油中的油效应.结果表明:TW742与不同PAO基础油形成的防锈油都有很好的耐湿热和耐盐水浸渍性能,而T704与不同PAO基础油形成的防锈油耐湿热性能很好,但耐盐水浸渍性能较差;PAO基础油与不同防锈添加剂配合时的油效应是不一样的,与TW742配合时主要是与之结合使保护膜完整致密,与T704配合时主要是作为一种载体.
关键词:
防锈油
,
PAO基础油
,
防锈添加剂
,
油效应
马骊娜
,
方大为
,
王克敏
,
聂俊
,
马贵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5.06.023
本研究采用静电喷雾法,以壳聚糖为基质材料,康普瑞丁为模型药物制备微球.实验中采用AcOH/H2O和AcOH/H2O/EtOH两种溶剂,分析了微球形貌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并且对CS-CA4微球的缓释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溶剂配比及乙醇和康普瑞丁的加入会使壳聚糖微球呈球状、中间塌陷的类球状、棒状等不同形貌,微球粒径存在较大差异;通过AcOH/H2O/EtOH复合溶剂将疏水性药物康普瑞丁载入壳聚糖微球,制备出的壳聚糖/康普瑞丁载药微球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仅为0.27μm;使用戊二醛蒸汽交联48h的微球缓释效果明显.
关键词:
静电喷雾
,
壳聚糖
,
康普瑞丁
,
微球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洪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洪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洪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吕茜茜
,
高苏亚
,
夏冬辉
,
李华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49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0),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采用2种方法计算不同温度下其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同时对2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确定了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供能体-受能体间的作用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并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双醋瑞因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是以静态猝灭为主;结合距离r=2.88 nm,能量转移效率E=0.273 8,二者主要凭借氢键和范德华力进行结合.
关键词:
双醋瑞因
,
人血清白蛋白
,
荧光光谱法
,
相互作用
雷雯
,
张凌怡
,
万莉
,
朱亚仙
,
覃飒飒
,
张维冰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0977
以具有22个不同种类手性中心的新型大环抗生素伊瑞霉素为手性选择器,基于环氧基团高反应活性的特征,将伊瑞霉素用一步法键合到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表面制备伊瑞霉素键合手性毛细管整体柱.通过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证实该制备方法可在较宽的pH范围(6.0~9.0)内进行,方法简单易行,反应条件温和.应用制备的手性毛细管整体柱在毛细管电色谱模式下,对5种手性氨基酸对映体和手性药物罗格列酮对映体进行拆分,均得到了基线分离,说明伊瑞霉素手性固定相具有较强的手性拆分能力.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6种对映体的分析时间均小于4 min,分析速度快.通过对有机调节剂、缓冲液pH值和缓冲盐浓度等分离条件进行系统考察,初步探讨了该手性毛细管整体柱对不同溶质的手性识别机理.
关键词:
伊瑞霉素
,
大环抗生素
,
手性整体固定相
,
毛细管电色谱
,
对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