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成平
,
郭兴蓬
,
邱于兵
,
程明山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4.08.016
为了弄清脉冲电流阴极保护的基本规律,为现场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参考,采用方波脉冲电流对模拟管线体系脉冲电流阴极保护的电位分布规律以及脉冲电流参数和其他因素对电位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3.5 m(长)×2.0 m(宽)×3.0 m(深)的水池中,建立了均匀介质模拟水平管道体系,研究了方波脉冲电流参数(频率、幅值、占空比)、阳极距离等因素对方波脉冲电流阴极保护效果的影响,并将直流与方波脉冲电流的阴极保护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方波脉冲电流频率、幅值或占空比的增加,阴极极化电位分布曲线逐渐负移,极化幅度逐渐增加,且阴极表面的电位分布远比直流作用时均匀,有效保护深度明显延长,所需平均保护电流更小.
关键词:
阴极保护
,
管道系统
,
方波
,
脉冲电流
邱于兵
,
朱鸿赫
,
余成平
,
郭兴蓬
,
程明山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4.12.005
采用挂片法,在人造海水和自来水介质中,对Q235(A3)钢在直流和方波脉冲电流阴极保护状态下的保护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具体的保护度和保护效率.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脉冲电流阴极保护与直流阴极保护相比,二者的保护度相当,而脉冲电流阴极保护有更小的平均电流消耗和更高的保护效率.
关键词:
挂片法
,
方波脉冲电流
,
阴极保护
,
保护度
,
保护效率
薛晓康
,
郭兴蓬
,
余成平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4.019
研究了以铂丝为基体的电位型聚吡咯(PPy)pH传感器. 在0.1 mol/L吡咯单体和0.1 mol/L吡咯单体+0.1 mol/L磷酸氢钠水溶液中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PPy膜,并用红外光谱表征未掺杂(Pt/PPy)和掺杂碳酸氢根聚吡咯膜(Pt/PPy(HCO-3))的结构,并探讨了聚吡咯膜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 Pt/PPy在酸性(pH=4.01)、中性(pH=6.85)、碱性(pH=9.14)溶液中的高频和中频区包含2个半圆,低频区表现为半无限扩散Warburg型阻抗(Zw),对应H+从溶液相向电极表面的扩散过程. Pt/PPy(HCO-3)在相应的溶液中电荷转移电阻和膜电阻显著增大,交流阻抗图谱在相应的pH缓冲溶液中包含2个半圆,而在低频区没出现半无限扩散Wanburg阻抗特征. Pt/PPy表现出良好的电位特性(pH值在3~10范围内,其能斯特斜率为49.32 mV/pH),良好的线性(r=-0.997 1),以及较短的响应时间,并且对常规阳离子(K+、Na+)有较小的选择性系数.
关键词:
聚吡咯
,
pH传感器
,
电化学聚合
,
交流阻抗
胡盛德
,
程学鹏
,
李立新
,
丁凡
,
潘成刚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452
从不考虑材料冷作硬化(理想弹塑性体)与考虑冷作硬化(双线性随动硬化)两个方面对带坯在成卷、开卷、展平、塑性弯曲及回弹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进行了解析分析,获得了冷弯残余应力沿厚度方向上的分布,随后对比研究了考虑硬化与不考虑硬化对冷弯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残余应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想弹塑性模型和硬化模型预测的残余应力分布形式几乎一致;成卷上存在屈服时,纵向残余应力由内外表面向板厚中心方向呈非线性分布(成卷上无屈服时呈线性分布),横向残余应力呈近似线性分布;在变形外区主要为残余拉应力(横向残余应力在外侧有极小部分受压区),内区主要为残余压应力(横向残余应力在内侧有极小部分受拉区);横、纵向残余应力最大值均在中性层位置;研究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成卷
,
残余应力
,
冷作硬化
,
理想弹塑性体
张国斌
,
张一敏
,
黄晶
,
刘涛
,
王非
,
王一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6.016
以江西某地石煤为原料,采用直接酸浸—萃取—反萃—沉钒—煅烧的工艺进行萃余液循环利用实验,对石煤提钒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V2O5产品质量与萃余液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及杂质元素Al,K,Ca,Mg,Fe,Si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萃余液的循环利用对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及V2O5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大,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的浸出率在92%~ 94%之间波动,V的一级萃取率在75%~78%之间波动,萃取现象正常,V2O5产品的品位始终大于98%;萃余液未循环时,浸出液中的Al,K,Ca已饱和,过饱和的Al,K以KAl(SO4)2(H2O)12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过饱和的Ca以CaSO4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使得萃余液循环过程中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Al,K,Ca的含量在第一次循环时急剧增加,随后增加趋势减缓,最终保持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Mg,Fe的含量随萃余液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累积,累积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Si的含量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基本不累积.
关键词:
石煤
,
萃余液
,
萃取
,
循环利用
宋素格
,
王三忠
,
张振申
,
王新志
,
孙玉强
钢铁研究
为了合理利用返回的连铸铸余渣,对铸余渣组分进行分析,得到其碱度平均值为4.09,w(TFe+ MnO)平均值为1.64%,属于高碱度还原性炉渣.对4种铸余渣返回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返回利用效果优劣次序依次为出钢前、出钢后、LF精炼开始前和LF精炼造渣期.在转炉出钢前进行返回利用效果最佳,适宜的铸余渣返回量为5.0~12.0 kg/t,吨钢综合冶炼成本可节约5.94元.
关键词:
铸余渣
,
返回利用
,
冶炼成本
徐华根
,
徐瑚珊
,
李文飞
,
贾飞
,
陈若富
,
张雪荧
,
马越
,
李松林
,
段利敏
,
孙志宇
,
肖国青
,
郭忠言
,
詹文龙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30
介绍了一种铝制内椭球面反射镜闪烁薄膜探测器, 对其探测效率、光收集效率和时间性能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采用1 μm厚的BC498闪烁薄膜探测器测量实验中超重反冲余核, 探测效率接近100%, 时间分辨好于200 ps, 其性能满足超重反冲余核时间测量的要求.
关键词:
闪烁薄膜探测器
,
光收集效率
,
探测效率
,
时间分辨
王竹民
,
张怀东
,
马连昌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6.05.008
余热余能发电可有效回收利用冶金生产过程中的二次能源,降低企业外购电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高自发电比例,邯钢对余热余能发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对邯钢目前的发电资源进行了分析,回顾了邯钢余热余能发电的历史,介绍了正在实施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关键词:
余热余能
,
发电
,
现状
,
规划
俎小凤
,
王夏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213
采用硫化沉淀工艺对铜萃余液中的铜、锌等有价金属进行了回收试验研究,考察了硫化沉淀pH值、硫化钠加入量和硫化反应时间等因素以及铜、锌共沉淀和分步沉淀对铜、锌回收率和精矿品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铜、锌分步沉淀时,萃余液pH =2.5,加入1.2倍硫化钠用量,反应20 min,沉铜效果最好,铜回收率98.33%,精矿铜品位38.88%;pH =3.5,加入1.4倍硫化钠用量,反应20 min,沉锌效果最好,锌回收率为98.36%,精矿锌品位33.17%.该工艺可有效回收萃余液中的铜、锌等有价金属.
关键词:
萃余液
,
硫化沉淀
,
铜
,
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