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锋
,
余金光
,
韦家虎
,
益小苏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00679
采用生物质松香酸酐固化剂,通过配方设计和筛选,由配方体系成膜性、胶膜储存期、胶膜状态及DSC测试初步确定生物质环氧树脂体系的配方组成环氧树脂/固化剂/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0/60/3~4.由动态/稳态DSC测试和锥板旋转黏度计对体系的固化特征温度和黏度-温度-时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确定树脂体系可在120~140℃ 完成固化,热熔法预浸温度范围60~85℃,其黏度在1500~5000mPa·s,其中70℃操作时间达180min.最后由红外光谱和DSC对生物质环氧体系的固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生物质
,
环氧树脂
,
中温固化
,
热熔预浸
陈扣杰
,
李建三
,
郭艳婷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6.04.012
采用含有CrO 3、NO 3 -、F -的酸洗液,通过正交试验法,对镁合金光亮酸洗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镁合金酸洗效果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ρ(F -)>ρ(NO 3 -)>t>ρ(CrO 3).其中F -和NO 3 -的质量分数对镁合金酸洗效果的影响很大,必须严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镁合金光亮酸洗的最佳工艺配方为: 200~270 g/L CrO 3, 30~40 g/L NO 3 -,2~ 3.5 g/L F -,常温,酸洗时间3 min.以此为基础,还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以上4个因素对镁合金酸洗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镁合金
,
酸洗
,
正交试验
张国斌
,
张一敏
,
黄晶
,
刘涛
,
王非
,
王一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6.016
以江西某地石煤为原料,采用直接酸浸—萃取—反萃—沉钒—煅烧的工艺进行萃余液循环利用实验,对石煤提钒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V2O5产品质量与萃余液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及杂质元素Al,K,Ca,Mg,Fe,Si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萃余液的循环利用对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及V2O5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大,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的浸出率在92%~ 94%之间波动,V的一级萃取率在75%~78%之间波动,萃取现象正常,V2O5产品的品位始终大于98%;萃余液未循环时,浸出液中的Al,K,Ca已饱和,过饱和的Al,K以KAl(SO4)2(H2O)12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过饱和的Ca以CaSO4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使得萃余液循环过程中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Al,K,Ca的含量在第一次循环时急剧增加,随后增加趋势减缓,最终保持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Mg,Fe的含量随萃余液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累积,累积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Si的含量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基本不累积.
关键词:
石煤
,
萃余液
,
萃取
,
循环利用
宋素格
,
王三忠
,
张振申
,
王新志
,
孙玉强
钢铁研究
为了合理利用返回的连铸铸余渣,对铸余渣组分进行分析,得到其碱度平均值为4.09,w(TFe+ MnO)平均值为1.64%,属于高碱度还原性炉渣.对4种铸余渣返回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返回利用效果优劣次序依次为出钢前、出钢后、LF精炼开始前和LF精炼造渣期.在转炉出钢前进行返回利用效果最佳,适宜的铸余渣返回量为5.0~12.0 kg/t,吨钢综合冶炼成本可节约5.94元.
关键词:
铸余渣
,
返回利用
,
冶炼成本
刘菊英
,
冉学臣
,
陈治良
,
李启华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8.10.020
采用独特的熔炼和浇铸工艺以及有效的精炼、除渣、阻燃措施等铸造工艺,成功地研制出了铸造镁合金光谱分析标准物质.经国内8家实验室采用ICP-AES,ICP-MS,AAS,GB/T13748.10-2005等方法进行分析,表明该标准物质的均匀性、成线性、分析精度等均达到了国际同类标准物质的先进水平.抽样解剖并观察其金相组织,表明该标准物质组织致密.经过14个月四个时间间隔考核,其稳定性良好.该标准物质适用于镬合金(Mg-Zn-Ce-Zr.Mg-Al-Zn,Mg-Al,Mg-Zn,Mg-Al-Mn,Mg-Al-Si)中主量元素及杂质元素的生产检验.
关键词:
铸造镁合金
,
光谱标准物质
,
研制
徐华根
,
徐瑚珊
,
李文飞
,
贾飞
,
陈若富
,
张雪荧
,
马越
,
李松林
,
段利敏
,
孙志宇
,
肖国青
,
郭忠言
,
詹文龙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30
介绍了一种铝制内椭球面反射镜闪烁薄膜探测器, 对其探测效率、光收集效率和时间性能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采用1 μm厚的BC498闪烁薄膜探测器测量实验中超重反冲余核, 探测效率接近100%, 时间分辨好于200 ps, 其性能满足超重反冲余核时间测量的要求.
关键词:
闪烁薄膜探测器
,
光收集效率
,
探测效率
,
时间分辨
王竹民
,
张怀东
,
马连昌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6.05.008
余热余能发电可有效回收利用冶金生产过程中的二次能源,降低企业外购电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高自发电比例,邯钢对余热余能发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对邯钢目前的发电资源进行了分析,回顾了邯钢余热余能发电的历史,介绍了正在实施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关键词:
余热余能
,
发电
,
现状
,
规划
俎小凤
,
王夏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213
采用硫化沉淀工艺对铜萃余液中的铜、锌等有价金属进行了回收试验研究,考察了硫化沉淀pH值、硫化钠加入量和硫化反应时间等因素以及铜、锌共沉淀和分步沉淀对铜、锌回收率和精矿品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铜、锌分步沉淀时,萃余液pH =2.5,加入1.2倍硫化钠用量,反应20 min,沉铜效果最好,铜回收率98.33%,精矿铜品位38.88%;pH =3.5,加入1.4倍硫化钠用量,反应20 min,沉锌效果最好,锌回收率为98.36%,精矿锌品位33.17%.该工艺可有效回收萃余液中的铜、锌等有价金属.
关键词:
萃余液
,
硫化沉淀
,
铜
,
锌
何金平
,
刘先同
,
王春锋
,
钱龙
,
金奎
钢铁
介绍了武钢CSP钢包铸余渣的热态循环回收利用工艺,该工艺在LF炉对连铸钢包液态铸余渣进行了热态在线循环利用,深入分析了铸余渣循环利用过程中LF炉精炼终渣变化及其对钢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态渣的在线循环,LF炉造渣料及脱氧剂消耗大幅降低,其中石灰降低1.01 kg/t,精炼渣降低0.21 kg/t,脱氧剂铝合金降低0.20 kg/t,电耗降低3.66 kWh/t,回收了浇铸残余钢水,金属料消耗降低3.0 kg/t.
关键词:
铸余渣
,
热态循环利用
,
残余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