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剑
,
李承恩
,
赵梅瑜
,
姚烈
,
周家光
,
陈建和
材料导报
介绍了国内外在PZT压电陶瓷材料低温烧结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降低PZT压电陶瓷材料烧结温度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评逑.
关键词:
低愠烧结
,
PZT
,
压电陶瓷材料
,
烧结助剂
,
热压烧结
,
颗粒度
李伯群
,
孙一康
,
傅剑
,
王正林
钢铁研究学报
介绍了鞍山钢铁股份集团有限公司(鞍钢)1 700热连轧AGC系统中抑制轧辊偏心扰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CTA轧制力偏心滤波器,分析了其特点及基于相位补偿控制算法的优越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剩余偏心成分的补偿分析,进一步调节控制量,有助于提高偏心控制的效果及轧件厚度的精度,并给出了F3机架轧制力实际的滤波效果.
关键词:
轧辊
,
偏心
,
轧制力
,
滤波
何康
,
李洋
,
潘春旭
材料保护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3把出土于湖北的战国青铜剑残片表面富锡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分析认为:(1)3把青铜剑残片属高锡青铜,表面存在一层由8相和非晶化合物构成的富锡层;(2)其双层结构中的惰性腐蚀层的特征表明富锡层是在长期埋藏环境中由于发生选择性腐蚀而形成的,排除了古代工匠人为处理的可能性。纳米压痕技术为古代金属样品微米级微区的力学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
材料学特征
,
战国青铜剑
,
湖北出土
,
富锡层
,
选择性腐蚀
陈瑞
,
吴敏
,
王万宾
,
吴爱民
,
赵婧
,
陈季康
,
潘波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4.2016072602
本研究以大型蚤毒性试验标准为参照进行剑水蚤的铜毒性试验,并以生物配体模型(BLM)为主要工具,实现对毒性数据的校正和毒性效应的预测.在不同水质参数下,实测铜的48 h LC50为141-566 μg·L-1,相应的BLM预测值为143-1208μg·L-1,表明BLM对铜的毒性预测良好.pH升高、DOC以及钙、镁、钠离子浓度的增加均对铜毒性有不同程度减弱作用,钾离子对铜毒性影响较小,BLM对这一现象的描述较好.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对不同水参数条件下铜形态分布进行模拟,辅助解释实验现象,发现钙、镁、钠、钾离子对铜形态分布影响较小.DOC的加入则使络合态铜含量增加,而pH升高导致游离态铜浓度下降,水合态铜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预测铜对剑水蚤的毒性要充分考虑水质参数的影响,BLM在铜对剑水蚤的毒性预测方面表现了非常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剑水蚤
,
铜毒性
,
生物配体模型
,
水质参数
毕振波
,
范承玉
,
黄印博
,
王英俭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6.03.008
研究了基于横向剪切干涉仪的傅里叶剪切干涉方法,对频域中条纹频谱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讨论了在不同强度的湍流效应下,几种滤波器带宽(a=5、6、9、11)对波前复原精度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为了提高傅里叶剪切干涉法的复原精度,滤波器的带宽应该随着湍流效应的逐渐增强而适当地变窄.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带宽
,
傅里叶变换
,
湍流效应
李俭
,
温卫东
,
崔海涛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傅里叶级数有关理论,根据缠绕复合材料内部细观结构的特点,建立了缠绕复合材料刚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将缠绕复合材料特征单元的刚度作为一个刚度场,利用二维傅里叶级数展开得到描述该刚度场的函数.算例的结果表明,本文中所建立的模型可以预测缠绕复合材料整体刚度特性,同时通过傅里叶级数各阶展开项的叠加可以反映材料内部细观结构对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缠绕
,
复合材料
,
刚度
,
预测模型
,
傅里叶级数
殷德京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2.06.014
用分步傅里叶变换方法数值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研究了一阶自傅里叶光孤子信号在光纤传输中的相互作用特性,证明了算法内部不存在理论误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一阶自傅里叶孤子对中的相互作用表现不同于一阶标准孤子对,它类似于二阶或准二阶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特性.两孤子经历一段周期性的相互吸引后,出现强烈的相互排斥.2)孤子相互作用特性不足以用孤子的阶去区分或分类,在同一阶的孤子中,不同的脉宽对孤子的相互作用有显著不同的影响.3)微弱的三阶色散效应有利于抑制一阶自傅里叶孤子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纤维与波导光学
,
自傅里叶孤子
,
分步傅里叶变换方法
,
相互作用
,
三阶色散
何小瓦
,
戴景民
,
辛春锁
,
王宗伟
,
徐辉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7.05.004
在对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与传统的色散型光谱分析仪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综述了基于该装置的高温红外光谱发射率测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在详细介绍各具特色的装置结构、工作原理、测量温度范围和测量水平的同时,评述了这项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光谱发射率
,
发射率测量
,
高温环境
,
FT-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