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626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其环境中材料的腐蚀研究现状

张丽 , 王俭秋 ,

腐蚀学报(英文)

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有 机难溶废物的安全高效的新技术.本文在阐述超临界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基础上,介绍了SC WO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实验系统设计,并对限制SCWO技术大规模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及 世界范围内开展的SCWO环境化学动力学、材料腐蚀机理及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 分析,并对我国的SCWO技术研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超临界水 , oxidation , chemical kinetics , corrosi on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研究方法及应用

张召恩 , 张丽 ,

腐蚀学报(英文)

综述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研究方法、应用及其发展 概况,提出了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 超临界水 , oxidation , organics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某难选贫碲铋矿的选矿工艺研究

冯海亮 , 车小奎 , 郑其 , 马立成 , 王雷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6.07.009

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化工、玻璃、陶瓷及医药行业和领域,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国防与尖端技术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一种具有重大前景的战略资源.某贫碲矿石矿物组成复杂,共生关系密切,同时部分磁黄铁矿在磁性、可浮性与碲铋矿相似,属较难分选矿物.针对矿石特点,采用磁-浮选联合的选矿工艺以及粗精矿再磨工艺,解决了碲铋矿与磁黄铁矿难分离的问题.试验选取乙硫氮与丁基黄药作为浮选碲铋矿的混合捕收剂,氧化钙、水玻璃与亚硫酸钠作为脉石矿物与硫铁矿的抑制剂,经预先弱磁选脱硫,脱硫尾矿经两次粗选,一次扫选,粗精矿再磨两次精选,可获得Te精矿品位为18.94%,回收率为91.40%的良好指标.磁-浮选联合流程及粗精矿再磨工艺,改善了Te的浮选指标,实现了难选低品位碲铋矿的有效回收,研究结果可为该地碲铋矿物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碲铋矿 , 磁-浮联合流程 , 粗精矿再磨 , 乙硫氮

等离子渗铬T8钢碳迁移现象的分析

池成忠 , 高原 , 贺志勇 , 徐重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3.04.017

用双等离子渗铬技术,进行了880~900℃温度下的T8钢表面渗铬合金化研究;测量了渗铬层中Fe、Cr和C元素的浓度分布,分析了渗铬合金化层形成过程中碳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对T8钢进行双等离子渗铬处理时,奥氏体中碳化学位下降引起的从基体向渗层的碳迁移是必然的,但通过控制工艺参数,由阴极溅射引起的表面脱碳是可以减轻的.

关键词: 表面合金化 , T8钢 , 渗铬 , 碳迁移 , 脱碳

低温(560℃)等离子渗铬的工艺研究

郑英 , 高原

材料导报

采用离子氮化+双等离子渗铬的复合工艺(首先对T10钢进行550℃x8h离子氮化,再进行560℃双等离子渗铬,渗铬完成后试样随炉冷却),研究了源极电压、阴极电压、极间距、工作气压、预氮化保温时间、渗铬保温时间工艺参数对双等离子渗铬的影响,得出了本工艺条件下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8h预氮化极间距50~60mm,阴极电压-275~325V、源极电压-750~-850V、渗铬气压25~35Pa的工艺条件下,渗层厚度约30μm,沉积层铬浓度达55%以上,扩散层铬浓度呈梯度分布;渗层由沉积层+扩散层组成,沉积层组织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扩散层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不改变试样原始的基体组织;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层物相由Fe-Cr、CrN、Cr7C3、Cr23C6组成,表面硬度达1000~1250HV,且呈梯度分布.

关键词: 碳素工具钢 , 低温 , 等离子渗铬

40 Cr表面双低温等离子渗铬后的结构与耐蚀性能

程东 , 高原 , 唐光辉 , 陈选楠

材料保护

金属表面双低温等离子渗铬可提高金属耐蚀性,且不损坏其组织和性能.在650℃对40Cr钢表面进行双低温等离子渗铬,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辉光放电剥层成分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及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对渗铬试样的形貌、成分、元素分布、相结构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Cr表面沉积层厚4~5μm,沉积层与基体间出现少量的脱碳层,基体组织均匀、晶粒细小;渗镀试样内铬元素呈梯度分布;基材渗铬后表面铬含量提高,渗铬试样氮化后表层物相以CrN为主;与基材相比,渗铬试样在1 moL/L NaCl溶液中的抗点蚀能力增强,耐腐蚀性能提高.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渗铬 , 40Cr , 结构 , 耐蚀性

45钢低温双等离子渗铬硬化的研究

刘让贤 , 郑英 , 高原 , 刘坚

材料保护

常规双等离子渗铬温度较高(800℃以上),能耗较大.为此,采用双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560℃下对45钢进行了表面渗铬硬化,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表面合金改性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其附带的能谱仪测定了渗层物相及成分,采用金相显微镜考察了渗层组织形貌,并采用显微硬度计检测了渗层硬度.结果表明:渗层组织由沉积层及扩散层组成;渗层表层为2~3 μm的沉积层,含铬量达到48%以上,沉积层致密并与扩散层结合紧密;内有20~25 μm的扩散层,其合铬量呈梯度分布;表面物相由Fe-Cr、Cr7C3、Cr23C6组成;渗层表面显微硬度达600~700 HV,硬度向内呈梯度分布.

关键词: 等离子渗铬 , 45钢 , 物相 , 成分 , 显微形貌 , 显微硬度

环反应合成鸢尾酮

胡铁 , 皮少峰 , 王烨 , 高海丽 , 孙汉洲 , 黎继烈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40024

研究了以9,10-环亚甲基假紫罗兰酮为原料,经环反应合成鸢尾酮的工艺,并对该环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物料摩尔比n(9,10-环亚甲基假紫罗兰酮)∶n(氯磺酸)为1∶4,反应45 min,鸢尾酮的收率为90.1%.产品中α-鸢尾酮、β-鸢尾酮和γ-鸢尾酮的含量分别为60.2%、29.0%和8.0%(GC,峰面积归一化法);采用NMR确证了α-鸢尾酮的结构.环反应机理的初步探讨表明环反应应在低温下快速完成.

关键词: 鸢尾酮 , 环反应 , 环亚甲基假紫罗兰酮 , α-鸢尾酮选择性

T10钢低温双等离子表面渗镀铬硬化的研究

郑英 , 高原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9.03.017

采用双等离子渗铬技术,首先在560℃对T10钢进行不同时间的渗铬,再对已渗铬试样进行4h离子氮化,研究了该工艺对渗镀铬层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渗铬后的渗层由厚3~5μm的沉积层+扩散层组成,沉积层组织致密并与基体结合良好,基体组织和晶粒度与渗铬前基本一致;沉积层铬浓度达45%(质量分数)以上,内有20~25μm的扩散层,铬浓度向内呈梯度分布;表面物相均由Fe,Fe-Cr,Cr7C3,Cr23C6组成;渗层表面显微硬度达650~850HV,向内逐步降低,呈梯度分布.沉积层厚度、渗层深度、渗层的铬浓度及显微硬度均随渗铬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渗层经离子氮化后的组织与氮化前的组织无明显变化,但表面物相为Fe-Cr,Cr7C3,Cr23C6,CrN,Fe4N,表面显微硬度提高到1000~1350HV,较未氮化前提高约60%以上.

关键词: T10钢 , 双层辉光 , 渗镀铬 , 离子氮化

304不锈钢双渗铜铈渗层结构分析及其抗菌性能

王岩 , 徐晋勇 , 高成 , 唐锋 , 赵家臣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用双等离子技术结合空心阴极效应将铜铈元素渗入304不锈钢.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方法研究了被渗试样的组织结构,解释了渗层分为白亮层和渗层暗带以及碳元素和铬元素向渗层表层偏聚以及其他元素分布发生变化的原因.对渗后试样进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渗后不锈钢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关键词: 渗铜铈 , , 渗层组织 , 抗菌性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62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