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国良
,
李付国
,
李庆华
,
李惠曲
,
李志
材料热处理学报
在变形温度800~1200℃和应变速率0.01~50 s~(-1)下,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Aermet100钢的高温变形本构关系与微观组织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应变速率和降低变形温度都能提高材料的流动应力,延迟动态再结晶发生,使变形材料表现出加工硬化和动态回复.运用位错理论研究了微观组织和流动应力曲线的变化规律并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在压缩实验的变形条件下变形激活能为489.10 kJ/mol.确定了峰值应力、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双曲正弦模型的本构关系.
关键词:
Aermet100钢
,
本构关系
,
微观组织
,
变形激活能
乔慧娟
,
李付国
,
冀国良
,
肖美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Aermet 100钢在应变速率为0.01~50 s-1,变形温度为1073~1473 K和变形程度为0.05~0.9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并采用正交分析方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应变、应变速率、变形温度)对Aermet 100钢热变形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基于正交分析的回归型Aermet100钢的热变形本构方程.综合考虑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依据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了基于本构方程的Aermet1 00钢的热加工图,并利用热加工图确定了Aermet 100钢热变形时的流变失稳区,分析讨论了不同区域的Aermet100钢的高温变形特征.
关键词:
Aermet100钢
,
本构关系
,
热加工图
,
变形特征
丁开勇
,
李雷
,
冀国良
,
李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不同加热温度(900 ~1200℃)和保温时间(3~60 min)下轴承钢M50NiL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M50NiL钢奥氏体晶粒尺寸都会增大.在温度低于1100℃时,奥氏体晶粒长大较缓慢,M50NiL钢表现出良好的抗晶粒粗化能力,但是当温度升高到1200℃时,保温时间小于30 min时,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出了M50NiL钢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
关键词:
M50NiL钢
,
奥氏体晶粒长大
,
晶粒粗化
秦芳莉
,
李雷
,
朱利媛
,
冀国良
,
封存利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水平连续定向凝固法制备了φ16 mm的Cu-2.0Ag铜杆,经多道次冷拉拔,获得了直径为0.043 mm的高强高导微细线,其抗拉强度为1062 MPa,导电率为79.12%IACS.在拉拔过程中,柱状晶组织逐步演变为纤维组织,并形成了强化银纤维.当φ16 mm杆拉拔到φ6.2 mm时,晶体取向发生偏转,少量<100>织构转变为<111>、<112>织构,等效滑移系数减少,Schmid因子减小,线材抗拉强度增强.拉拔过程中导电率下降,主要是由于纤维细化以及界面散射效果增强所致.随着形变量的增大,导电率的下降速度先增大后减小,φ16 mm杆拉拔为φO.043 mm微细线时,导电率仅下降了11.39%IACS,仍保持较高的导电性.
关键词:
定向凝固
,
高强高导
,
银纤维
,
Schmid因子
,
界面散射
丁开勇
,
李雷
,
冀国良
,
李强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13
通过热压缩模拟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量和应变速率对M50NiL轴承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低于900 ℃时,不会发生动态再结晶;温度升高到1 000 ℃时,再结晶进行得不充分,形成了混晶组织;当温度达到1 100 ℃时,动态再结晶完成充分,得到了细小均匀的等轴晶;温度升高到1 200 ℃时,晶粒有粗化的倾向;在变形温度为1 100 ℃和应变速率为10 s-1的条件下,随着变形量增加,动态再结晶形核率逐渐提高,当变形量增大到60%时,动态再结晶完成充分;在变形温度为1 100 ℃和变形量为60%的条件下,随着应变速率增大,动态再结晶形核率提高,当应变速率为20 s-1时,动态再结晶全部完成,得到细小、均匀分布的等轴晶.
关键词:
热压缩
,
M50NiL轴承钢
,
动态再结晶
程军
,
杨学明
,
杨晓勇
,
王昌燧
,
王巨宽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0.04.001
本文利用ICP-MS对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瑶山遗址出土的古玉器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并与产于新疆和阗玉石矿的软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瑶山古玉器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特征比值均明显不同于和阗玉,说明良渚文化玉器的玉石应选自当地,这与李约瑟[1]教授认为中国古玉器都源于新疆和阗的论点不同.
关键词:
良渚玉器
,
ICP-MS
,
稀土元素(REE)
,
产地分析
刀谞
,
张霖琳
,
王超
,
陈烨
,
吕怡兵
,
滕恩江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1.2014032603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冬、夏两季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于2013年2月、7月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及4个国家大气背景点进行了PM2.5及PM10的采样,分析了质量浓度及9种水溶性离子,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颗粒物污染冬季重于夏季,冬季污染水平石家庄>天津>北京,夏季污染天津、北京>石家庄,区域内PM2.5与PM10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冬季为0.8796,夏季为0.8424,说明整个区域颗粒物污染有较为相近的来源,大气颗粒物污染表现出区域性特征;(2)京津冀地区PM2.5及PM10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浓度规律为NO-3、SO2-4、NH+4>Cl-、Ca2+>K+、Na+>F-、Mg2+.该地区水溶性离子污染冬季最重为石家庄,夏季则为北京;(3)在京津冀地区二次离子NO-3、SO2-4、NH+4是主要的污染离子,3种离子质量浓度总和在PM2.5、PM10中冬季分别占48.9%、27.8%,夏季分别占58.7%、48.5%.二次离子主要集中在PM2.5中,其对细离子浓度的升高起到直接作用,且二次离子的构成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整个区域向硝酸型污染转变,二次离子的季节分布也呈现区域特征,冬季NO-3离子质量浓度比重最大.夏季则为SO2-4;(4)粒径越小富集水溶性离子的能力越强,在PM1中分布了50%以上的水溶性离子,73.9%—94.8%的水溶性离子分布在PM2.5中.
关键词:
京津冀
,
大气颗粒物
,
水溶性离子
刘晓伟
,
郭会斌
,
李梁梁
,
郭总杰
,
郝昭慧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42904.0548
纯铝薄膜被广泛用作TFT LCD的金属电极,但纯铝薄膜在热工艺中容易产生小丘,对TFT的阵列工艺的良率有较大影响.本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不同温度下沉积纯铝薄膜作为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并通过电学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应力测试等方法对不同温度下沉积的纯铝薄膜的小丘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纯铝成膜温度提高,薄膜的晶粒尺寸增大,退火后产生小丘的密度和尺寸明显降低,温度应力曲线中屈服点温度也相应提高.量产中适当提高成膜温度,可以有效抑制小丘的发生,提高TFT阵列工艺的量产良率.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阵列工艺
,
磁控溅射
,
纯铝薄膜
,
小丘
,
量产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