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长军
,
范小花
,
霍丹群
,
刁显珍
,
董亮
,
唐一科
,
范瑛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4.009
以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辛烷/钨酸钠水溶液构制反相微乳体系,通过测定体系电导率的方法确定相点并绘制反相微乳区拟三元相图.考察了该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组成范围,选取实验最佳条件制备出纳米WO3.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钨酸钠溶液的浓度对该反相微乳体系稳定区域的影响较大,当m(CTAB)∶m(正丁醇)=1∶2,钨酸钠浓度为0.05~0.08 g/mL时,体系有较大的反向微乳区,且当m(CTAB+正丁醇)∶m(正辛烷)=2∶3时,体系有最大溶水量;温度对该体系稳定区域的影响不大.在最适宜条件下,以0.08 g/mL的钨酸钠微乳液与盐酸微乳液,在40℃的水浴中反应7 h,制备出平均粒径约30 nm的WO3纳米粒子.
关键词:
微乳液
,
稳定性
,
纳米WO3
侯长军
,
刁显珍
,
唐一科
,
霍丹群
,
韦立凡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微型反应器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构成微乳体系、以钨酸钠和浓盐酸为原料,合成了粒径大小为25~50 nm的WO3粉体,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WO3粉体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体系中含水量大小、煅烧温度和反应物种类都会影响WO3粉体的粒径、形貌和物相结构;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煅烧温度的升高,WO3粉体的粒径都逐渐增大,形貌也发生了变化;以钨酸铵为反应物合成的WO3粉体颗粒粒径更小.
关键词:
微型反应器
,
微乳液
,
WO3
,
纳米粉体
刁显珍
,
王小刚
材料导报
以Na2WO4和HCl为原料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了WO3粉体,再用钛酸四丁酯和制备的WO3粉体通过钛酸胶体浸渍法制备了TiO2掺杂的WO3粉体,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550℃、TiO2掺杂量为5%、催化剂最佳用量为0.04 g时,TiO2掺杂的WO3粉体的催化降解性能最好,对甲基紫的降解率可达88.56%.
关键词:
WO3
,
掺杂
,
制备
,
光催化性能
刁显珍
,
林莉
材料导报
以钛酸丁酯([Ti(OC4O9)4])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抑制剂,硝酸铁和硝酸镧为掺杂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纯TiO2、Fe3+/TiO2、La3+/TiO2、Fe3+-La3+/TiO2薄膜,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掺杂对TiO2薄膜的光吸收性能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后的二氧化钛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明显增强;在紫外光照射下,光催化活性提高,其中铁5.89%、镧9.09%共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用紫外光灯照射30 min后对0.05 mg/mL甲基橙溶液的降解效果最好,可达23.67%.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溶胶-凝胶法
,
光催化性能
侯长军
,
刁显珍
,
唐一科
,
韦立凡
材料导报
基于微乳液纳米反应器制备气敏材料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新方法.介绍了微乳液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气敏材料的方法及原理,重点综述了微乳液法在制备纳米气敏材料方面的研究状况,总结了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气敏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微乳液法
,
气敏材料
,
应用
李焱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22703.0378
针对舰载光电设备易受到载体摇摆、武器震动、烟雾,或是受到大气、云雾、海面杂波等环境影响而导致跟踪失败的情况,研制了能为伺服系统提供高精度的二次引导及控制视轴跟踪低空掠海目标的全息显控系统.将CA模型、有限记忆的最小二乘滤波和创新提出的“近似-比较”超低空控制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稳定跟踪低空掠海目标特别是为伺服系统提供跟丢目标角度信息的全息控制策略.介绍了该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试验证明,该全息显控系统在为光电设备提供外部控制信息和对外引导设备提供反馈信息的同时,能够连续6 s提供比雷达引导精度高11.8'的二次引导数据及控制视轴稳定跟踪低空掠海目标的能力,实现了舰载光电设备全自动的无人职守.
关键词:
CA模型
,
全息信控系统
,
低空掠海
,
舰载光电
,
“近似-比较”
初华
,
刘春光
,
袁东
,
万强
,
黎伟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12604.0501
设计了车辆显控终端的整体结构,采用动态切图和波形平移的方法,利用DSP编程实现虚拟仪表和虚拟示波器的功能.装车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显控终端运行可靠,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
关键词:
显控终端
,
动态切图
,
波形平移
,
虚拟仪表
,
虚拟示波器
梁彩华
,
张小松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四通阀换向除霜方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除霜方式-显热除霜.深入分析了显热除霜的机理和作用过程,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显热除霜不仅具有良好的除霜效果,还可以较大程度缩短除霜时间,同时避免四通阀换向除霜给制冷系统带来的冲击,消除"奔油"现象.除霜过程中系统供热水温度波动在5℃以内.
关键词:
显热除霜
,
试验研究
,
风冷热泵
,
换向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