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8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表面热处理对氮化硼薄膜场发射特性的影响

李卫青 , 顾广瑞 , 李英爱 , 何志 , 冯伟 , , 赵春红 , 赵永年

功能材料

用RF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最佳沉积条件下在Si(100)基底上沉积了纳米氮化硼薄膜,然后对薄膜在真空度低于5×10-4Pa、温度分别为800℃和1000℃条件下进行了表面热处理,分别用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以及不同退火温度的场发射试验对薄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热处理对BN薄膜的表面形貌没有明显影响,样品场发射特性的变化可能与表面负电子亲和势有关,未进行热处理的样品阈值电场较低,可能归因于表面负电子亲和势效应,阈值电场为8V/μm,发射电流为80μA,热处理温度为800℃时,负电子亲和势仍然存在,直到热处理温度达到1000℃时,表面负电子亲和势才消失.

关键词: 氮化硼薄膜 , 表面热处理 , 场发射 , 发射电流 , 阈值电场

氢、氧等离子体处理对氮化硼薄膜场发射特性的影响

李卫青 , 顾广瑞 , 李英爱 , 何志 , 冯伟 , , 赵春红 , 赵永年

功能材料

用RF磁控溅射的方法在Si(100)基底上沉积了纳米氮化硼薄膜,然后分别用氢、氧等离子体对薄膜表面进行了处理,用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光电子能谱以及场发射试验对薄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等离子体使BN薄膜表面NEA增加,阈值电场降低,发射电流明显增大.氧等离子体处理对BN薄膜的场发射特性影响不大,只是发射电流略有降低,这只能是由于氧化层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 氮化硼薄膜 , 场发射 , 表面处理 , 阈值电场 , 发射电流

Fe和Co离子在YBCO中团簇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李平林 , 张逸民 , 莫炯 , 陈常青 , 冀勇 , , 张金仓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1.015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正电子湮没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磁性离子Fe和Co掺杂的YBCO系列样品,结果表明,小掺杂量时离子以分散形式存在,随着掺杂量增大,离子以不同的团簇形式进入晶格,并通过团簇带入氧离子.在Cu-O链区域六离子团簇出现的几率最大,团簇效应抑制了空穴载流子的产生及其向CuO2面区域的转移,弱化了载流子库的功能.然而由于它们仅间接影响了电子的配对和输运,因而对超导电性抑制较弱.另外,通过与非磁性离子掺杂效应等因素比较,显示出Fe和Co掺杂对超导电性抑制与其磁性没有直接关联.

关键词: YBCO超导电性 , 数值模拟 , 正电子湮没 , 团簇效应

采空区类框架结构支撑的力学稳定性分析

, 乔兰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3.006

中国南方某金矿开采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矿山自投产十多年来一直应用浅眼留矿采矿法,随着生产中段的下降、间柱与顶柱的回采或倒塌,采空区面积越来越大,二次损失贫化增大,经营效益很差.利用人工钢筋混凝土矿柱与低品位矿石矿柱共同支撑采空区之类框架结构,经过多年实验与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通过运用有限单元法对类框架结构支撑采空区的力学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山实际采用的类框架结构,其安全性可以满足矿山生产要求.

关键词: 采空区 , 类框架结构 , 力学稳定性 , 有限单元法

纳米凹凸棒石的化学镀镍

汪冬梅 , 张学斌 , , 王峰 , 徐康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1.08.014

以天然凹凸棒石矿物为原料,分散提纯获得纳米纤维凹凸棒石,并利用化学镀镍技术对纳米凹凸棒石进行改性.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预处理工艺对纳米凹凸棒石化学镀镍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镀前预处理以增加凹凸棒石表面的活化点,能够在凹凸棒石表面实现化学镀镍,但由于纳米凹凸棒石长径比较大,反应活性低,要在凹凸棒石表面得到完整的均匀分布的镀镍层,还须对镀前预处理方式(特别是粗化、活化)和化学镀镍工艺参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关键词: 纳米凹凸棒 , 化学镀 ,

La对镁/铝液固扩散连接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徐光晨 , 陈翌庆 , , Alan LUO , 马立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利用压铸工艺将液态镁和固态铝液?固复合是一种镁/铝异种材料焊接的新工艺。镁/铝异种活性金属液?固连接的难点首先是固态铝合金属表面存在一层氧化膜,阻碍镁/铝异种活性金属之间形成冶金结合,其次是镁/铝液固复合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形成大量的金属间化合物,这些脆性相极大地破坏了界面的力学性能。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氧化膜去除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制的液固双金属复合装置将液态镁镧中间合金与经过表面处理的固态铝合金进行液固复合。研究镁合金中的稀土La对镁铝液固扩散连接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合金中加入稀土La后,镁铝扩散连接界面处的β-Mg 17 Al 12变少、变细,铸态晶粒细化;大部分La与Al结合生成高熔点、高热稳定性的稀土相Al 11 La 3相;当镁合金中含有1%(质量分数)稀土La时,界面可达到最大的抗剪强度88.5MPa。

关键词: 铝合金 , 氧化膜 , 镁/铝复合 , La , 界面组织

高强板生产中不同淬火工艺的分析研究

上海金属

屈服强度690 MPa级高强板的生产有二种淬火工艺:在线淬火和离线淬火.不同淬火工艺的冶金成分设计、生产工艺使钢板的变形抗力、相变组织和焊接性能有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 高强板 , 在线淬火 , 离线淬火 , 变形抗力

放电等离子烧结对Ba8Si30Ga16晶体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

栗峰 , , 邱红梅 , 曹国辉 , 李阳

材料导报

采用电弧炉熔炼、球磨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的方法合成了系列第Ⅰ类笼状化合物Ba8 Si30 Ga16,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热电性能随SPS烧结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PS烧结温度由800℃升高到1000℃,Ba8 Si30 Ga16样品的晶格常数由10.5435(4)A减小到10.5274(2)A,Ba8 Si30 Ga16笼上Ga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导致晶格常数减小的主要原因.样品的Seebeck系数、电导率、热导率、热电优值ZT均受SPS烧结温度的影响.其中,800℃SPS烧结样品的ZT值最大,这与其较低的热导率有关.

关键词: 第Ⅰ类笼状化合物 , 晶格常数 , 热电性能

碳纳米管在电化学和光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郝平 , 高云燕 , 欧植泽 , , 王中 , 殷卫峰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碳纳米管(CNTs)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电化学性质,如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电子转移能力和良好的吸附性能等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碳纳米管可以通过物理吸附、静电或疏水作用等非共价结合方式或共价连接方式固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DNA、抗体等),有效地促进生物大分子与电极间直接、快速的电子转移,可应用于多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碳纳米管本身在近红外光区具有独特的荧光和拉曼光谱,可以利用多种光谱手段对多种生物分子实现定量检测,因此近年来碳纳米管在光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碳纳米管在电化学和光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和展望.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电化学传感器 , 光化学传感器 , 纳米生物技术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