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研究进展

, 孙克宁 , 张乃庆 , 范立双 , 贾德昌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6.03.021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型能源形式,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研究进展,尤其对全固态薄膜锂电池阴极薄膜的制备技术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关键词: 薄膜锂电池 , 电解质膜 , 阴极膜 , 阳极膜

Li[Ni1/3CO1/3Mn1/3]O2合成工艺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关昶 , 张乃庆 , 孙克宁

硅酸盐通报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Li[Ni1/3Co1/3Mn1/3] O2.研究了前驱体合成温度、时间和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温度为40℃,时间30 h所得前驱体的振实密度和电化学性能较好.XRD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焙烧温度下得到的Li[ Ni1/3Co1/3 Mn1/3] O2均具有α-NaFeO2型层状结构.其中800℃下焙烧15 h得到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和较低的阳离子混排程度.样品在2.8~4.3V电压范围内,0.2C放电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可达159.1 mAh·g-1,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5.7%.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Li[Ni1/3Co1/3Mn1/3]O2 , 碳酸盐共沉淀 , 比容量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Ni1/3Co1/3Mn1/3)O2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 关昶 , 张乃庆 , 孙克宁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探讨了锂离子在LiNi1/3Co1/3Mn1/3O2中嵌入和脱出的机制.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LiNi1/3 Co1/,Mn1/3O2材料结构中不存在John-teller效应,从而抑制了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Rct(电荷转移电阻)值逐渐减小,而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Rct值逐渐增大.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正极材料 , Li( Ni1/3 Co1/3 Mn1/3) O2 , 电极过程动力学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张乃庆 , 孙克宁 , 杨同勇 , 朱晓东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锂离子电池作为可靠的能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型电源驱动设备,但由于热稳定性引起的安全问题,其使用在大型电池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受到限制.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安全性能 , 热稳定性 , 影响因素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与电解液的相容性

, 关昶 , 张乃庆 , 魏奇业

硅酸盐通报

研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在四种不同的电解液体系中(LiPF6/EC+ DEC(1∶1)、LiPF6/EC+ DMC(1∶1)、LiPF∶ 6/EC+ EMC(1∶1)和LiPF:6/EC+ PC+ DMC(1∶1∶1))的电化学性能,讨论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在1 mol·L-1LiPF6/EC+ PC+ DMC(1∶1∶1)电解液体系中,2.8 ~4.6 V电压范围内,LiNi1/3 Co1/3 Mn1/3O2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202.17 mA·h-g-1,50次的容量保持率可达88.58%.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电解液 , LiNi1/3Co1/3Mn1/3O2 , 相容性

LiNi0.8Co0.2O2合成工艺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李洪权 , 张宏庆 , 魏奇业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6.09.11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Ni0.8Co0.2(OH)2,再通过高温焙烧合成LiNi0 8 Co0.2 O2.研究了前驱体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高温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所制备材料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55 ℃下,共沉淀反应时间为3h时,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4.5 mAh·g-1,50次容量保持率为92.6%.不同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制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和焙烧时间的增加,产物的电化学性能逐渐提高.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20 h得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2 mAh· g-1.因此,所制备的LiNi0.8 Co0.2 O2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共沉淀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h,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20 h.

关键词: LiNi0.8Co0.2O2 , 共沉淀 , 正极材料 ,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魏奇业 , 关昶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研究了合成时间、配锂量、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下,合成时间为6h时制备的Li[Li0.2Mn0.54Ni0.13Co0.13]O2材料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和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配锂量不仅会影响材料的结构,同时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显示当Li/M(nLi/nM(M=Ni+Co+Mn))为1.25/0.8时,制备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Li[Li0.2Mn0.54 Ni0.13Co0.13]O2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焙烧温度为900℃,焙烧时间为15 h得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

关键词: Li[Li0.2Mn0.54Ni0.13Co0.13]O2 , 共沉淀 , 富锂正极材料 , 锂离子电池

焙烧温度对Li[Mn1/3Ni1/3CO1/3]O2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

, 张乃庆 , 孙克宁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Li[Mn1/3Ni1/3Co1/3]O2,研究了前驱体的焙烧温度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800℃下焙烧得到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和较低的阳离子混排程度.SEM测试表明合成材料具有球状形貌,平均粒径可达5μm,组成它的一次颗粒粒径平均为200nm.在2.8~4.3V(vs.Li/Li+)0.2C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800℃下合成的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159.06mAh·g-1),容量损失最小,循环50次后能保持初始放电比容量的95.7%.EIS分析结果表明,800℃焙烧的样品的电化学活性最好.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Li[Mn1/3Ni1/3Co1/3]O2 , 碳酸盐共沉淀 , 比容量

相变材料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 张宏庆 , 关昶

硅酸盐通报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对整车的性能有很大影响,而其性能的发挥又受工作温度影响,只有确保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动力电池的性能才能最好的发挥.因此动力电池组必须安装有效的热管理系统,保证正常的工作温度,缩小单体电池的温差.相变材料是一种可以被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新型材料,本文分别从相变材料的性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现状和相变材料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基于相变材料的热管理系统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相变材料 , 动力电池 , 热管理系统 , 安全性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