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会
,
郝光照
,
刘剑虹
,
杨长龙
,
董刚
,
赵家林
,
李宁
硅酸盐通报
利用储存丰富的天然玄武岩制备了一种可用于金属表面防护的低成本的热喷涂粉体,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天然的玄武岩中添加金属氧化物降低其熔点,然后与Zn粉混合采用聚合造粒的方法制粉.采用霍尔流速仪测试了粉体的流动速率及松装密度,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各粉体进行了热分析,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涂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了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粉体及其涂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造粒玄武岩颗粒由非晶态结构的玄武岩和晶态结构的Zn组成;改性后的Zn-玄武岩复合粉体的松装密度显著增加、流动性明显提高.改性后的Zn-玄武岩复合粉体在热喷涂过程中熔融更加充分,得到的涂层致密度明显提高,涂层结合强度较好.
关键词:
天然玄武岩
,
改性
,
聚合造粒
,
涂层
顾晓华
,
西鹏
,
段玉情
,
高芬
,
刘剑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含有相变单元的单体缩聚法合成了侧链含有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的新型固-固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相变共聚物缩写名称为(MGPM)/蛋白石(opal)),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POM)、热重(TG)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晶结构、结晶行为、结晶形态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纳米材料蛋白石的加入改善了MPEG的结晶行为,提高了聚合物的结晶速率。蛋白石的添加量为0.7%时可以最大程度提高聚合物的结晶度,相变焓值最高达到109.07 kJ/g,比纯MPEG的熔融焓值提高了10.578 J/g,结晶焓值提高了8 J/g,热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
聚乙二醇单甲醚
,
蛋白石
,
结晶行为
,
相变
郝光照
,
王超会
,
刘剑虹
,
董刚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玄武岩火焰喷涂粉末的制备以及其性能.将天然的玄武岩矿石经过破碎、添加金属氧化物降低熔点、高温加热、水淬以及二次造粒等方法制粉,并且对不同状态的粉末的性能进行了检测.参照国家标准中的粉末的流动性及松装密度的实验标准采用霍尔流速仪对粉体的流动性及松装密度进行测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研究了粉体形貌和涂层结构,利用示差扫描热量仪对各粉体进行了热分析,采用火焰喷涂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涂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涂层的表面和截面的形貌.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玄武岩粉末的流动性有明显的提高,松装密度也有所增加,增强了热喷涂效果和有利于得到良好的涂层.
关键词:
玄武岩
,
二次造粒
,
流动性
,
涂层
西鹏
,
顾晓华
,
刘剑虹
,
牛淑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聚对苯二甲酰氯对聚乙二醇端基进行改性,制备出了聚乙二醇端基活化产物PEG-PTC,然后将其作为配体,通过化学键连接上功能性的发光基团(发光基团的构成主要以稀土铕为中心),合成了带有新型配体PEG-PTC的和1,10-邻菲啰啉的稀土铕-聚乙二醇型配合物.通过配体、配合物的红外光谱、DSC、TG等的测试,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有新型配体PEG-PTC的稀土铕-聚乙二醇型的配合物不仅具有相变功能,同时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新型配体与稀土离子的激发态能级间具有较好的能级匹配,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稀土
,
聚乙二醇
,
相变储能
,
发光
何世禹
,
李瑛
,
刘剑虹
金属学报
通过自制Coffin型及自约束型热疲劳试验机研究了5CrMnMc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热疲劳行为。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揭示了热疲劳裂纹萌生及其扩展。结果表明,淬火态的5CrMnMo钢绝大多数热疲劳裂纹优先在晶界处萌生;淬回火态的试样裂纹主要萌生于碳化物与基体的脱开处,或形成晶界裂纹;无论是淬火或淬回火态的试样其热疲劳裂纹主要沿着碳化物与基体脱开处及晶界裂纹桥接而扩展。
关键词:
热疲劳
,
carbide grain
,
grain boundary
刘剑虹
,
何世禹
,
姚枚
金属学报
在TS-2型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中,装入自制的微型热疲劳试验装置,观察了3Cr2W8V钢热疲劳裂纹长大过程,结果表明:热疲劳裂纹长大前,主裂纹尖端首先钝化,在其前方出现孔洞或不连续微裂纹,热疲劳裂纹的长大通过主裂纹与孔洞及微裂之间的桥接方式进行。
关键词:
3Cr2W8V钢
,
thermal fatigue
,
crack growth
,
in situ observation
何康
,
李洋
,
潘春旭
材料保护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3把出土于湖北的战国青铜剑残片表面富锡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分析认为:(1)3把青铜剑残片属高锡青铜,表面存在一层由8相和非晶化合物构成的富锡层;(2)其双层结构中的惰性腐蚀层的特征表明富锡层是在长期埋藏环境中由于发生选择性腐蚀而形成的,排除了古代工匠人为处理的可能性。纳米压痕技术为古代金属样品微米级微区的力学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
材料学特征
,
战国青铜剑
,
湖北出土
,
富锡层
,
选择性腐蚀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