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漠
,
康亦兼
,
程铁欣
,
李文兴
,
刘均洪
,
毕颖丽
,
甄开吉
催化学报
研究了深黄被孢霉催化转化十六醇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过程中反应条件对底物转化率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亚油酸的选择性随十六醇与酵母膏比例(碳氮比)的增大而升高,亚麻酸的选择性随碳氮比的增大而降低,油脂的选择性和油脂的产率随碳氮比的变化规律相似. 十六醇浓度为0.5%时,油脂的选择性、产率及醇的转化...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
十六醇
,
生物合成
,
不饱和脂肪酸
刘均洪
,
邱龙辉
,
孙岩
,
杨丰科
,
叶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反相微乳液系统中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催化木素与酚共聚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重均分子量可以用活性剂浓度、酶浓度、单体浓度、油相中醇烃比来调控。用非线性优化方法关联了实验数据,得到了聚合物重均分子量的关联式。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
辣根过氧化物酶
,
木素
,
酚
刘均洪
,
方月娥
,
葛学武
,
樊荣
,
王善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木素与酚在反相微乳 液系统中进行了共聚反应,结果表明,反应速率很大,由于在木素分子间引入了聚甲酚片段,共 聚物的热性能有较大改善。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
辣根过氧化物酶
,
木素
,
酚
刘均洪
,
杨丰科
,
邱龙辉
,
孙岩
,
叶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木素与酚在反相微乳 液系统中进行了共聚反应,结果表明,反应速率很大,由于在木素分子间引入了聚甲酚片段,共 聚物的热性能有较大改善。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
辣根过氧化物酶
,
木素
,
酚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洪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洪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高长贺
,
李勇
,
孙加林
,
张军杰
,
张积礼
,
刘淑龙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5.02.003
将经湿法均化以及真空练泥工艺生产的矾土均质料生坯在1 100~1 600℃烧成,并在1 600℃分别保温1、4和7h,分析了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反应,研究了煅烧制度对
关键词:
矾土均质料
,
二次莫来石化
,
烧结性能
鲁云华
,
赵洪斌
,
迟海军
,
董岩
,
肖国勇
,
胡知之
绝缘材料
以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6FAPB)为含氟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为二酐单体,经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处理制备出含氟共聚聚酰亚胺(CPI...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共缩聚
,
含氟
,
结构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