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79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车载测污激光雷达测量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

杨陆军 , 张寅超 , , 邵石生 , 杨高潮 , 邓敏 , 谭锟 , 胡欢陵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4.01.021

本文介绍了运用激光雷达技术探测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方法,给出了AML-1车载测污激光雷达的结构和技术指标,并对一些典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车载测污激光雷达 , 气溶胶 , 消光系数

气溶胶粒子消光效率因子的特性研究及尺度谱的拟合

陶宗明 , 张寅超 , 张改霞 , 吕勇辉 , , 谭锟 , 邵石生 , 胡欢陵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4.01.024

本文利用Mie散射理论,计算出单个球形粒子的消光效率因子Qext,分析它随半径r变化的特性.利用消光效率因子计算出Junge型气溶胶消光系数与波长的关系,并算出Deirmendjian型气溶胶的5种波长消光系数比值表(波长分别为355 nm、532 nm、683 nm、1064 nm、1560 nm),根据此表就可拟合出气溶胶的尺度谱.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消光效率因子 , 谱分布 , 消光系数比值

激光雷达几何重叠因子及其对气溶胶探测的影响

张改霞 , 张寅超 , 陶宗明 , , 邵石生 , 谭锟 , 吕勇辉 , 周军 , 胡欢陵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2.034

介绍了平行轴与共轴激光雷达几何重叠因子的物理意义,并从几何推导和实验测量两方面给出求解几何重叠因子的方法.通过对AML-1激光雷达(共轴系统)的实验总结,列举了一些有关几何重叠因子的典型结果,并分析了激光雷达几何重叠因子对探测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影响.最后得出,气溶胶消光系数对几何重叠因子的修正非常敏感,但在激光雷达系统稳定且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几何重叠因子随距离的分布曲线是相对稳定的,此时对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影响也较小.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激光雷达 , 气溶胶 , 消光系数 , 几何重叠因子

北京市大气SO2、NO2和O3的激光雷达监测实验

张寅超 , 胡欢陵 , 邵石生 , , 杨高潮 , 邓敏 , 张高勇 , 杨陆军 , 谭锟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6.03.014

目前监测网中大部分SO2、NO2和O3监测设备为地基点式仪器.该种设备不能获得大气SO2、NO2和O3的空间分布信息.SO2、NO2和O3的空间分布数据在习惯上一般是通过球载探测仪来获取.但通过球载仪获得的数据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都较差.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已开发研制完成了车载测污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能进行大气SO2、NO2和O3进行三维空间扫描测量.利用该系统2001年12月27日至2002年1月27日期间于北京市进行了大气SO2、NO2和O3的监测实验,首次给出了北京市近地面层大气SO2、NO2和O3的激光雷达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与地面仪器的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车载测污激光雷达系统的测量数据是合理可靠的.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大气污染监测 ,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 SO2、NO2和O3浓度

车载测污激光雷达探测近地面层臭氧

屈凯峰 , 张寅超 , 陶宗明 , , 洪光烈 , 赵曰峰 , 苏嘉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6.03.018

介绍了运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技术探测臭氧的原理,给出了车载测污激光雷达(AML-2)的系统结构,从垂直、水平、二维扫描等方面分别给出了AML-2探测近地面层臭氧的典型结果和时空分布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研究近地面层臭氧时空分布规律和环境污染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车载测污激光雷达 , 近地面层臭氧 , 扫描

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膜及其耐蚀性的研究

, 曾冬铭 , 徐钦建 , 黄凤祥 , 中兴

表面技术

采用循环伏安法合成了一种新的聚合物膜——聚8-羟基喹啉膜,推测了聚合的机理,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聚合膜的组成.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成膜条件,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法形成聚8-羟基喹啉膜的最佳条件是:8-羟基喹啉浓度为0.002 mol/L,氢氧化钠浓度为0.4 mol/L,扫描速度30 mV/s,扫描8圈.采用该成膜条件在镀镍工件上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其表面形成了一层浅黄色明亮光滑的致密薄膜,达到封孔目的,使得工件的耐蚀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 电沉积 , 聚8-羟基喹啉 , 防腐蚀 , 循环伏安法

恒电位法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薄膜

, 黄凤祥 , 曾冬铭 , 黄发军 , 中兴

电镀与涂饰

采用恒电位法在镀镍工件表面制备聚8-羟基喹啉薄膜.研究了沉积电位、8-羟基喹啉浓度、NaOH浓度、沉积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薄膜耐蚀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盐水周浸泡试验、三氯化铁缝隙试验和Tafel极化曲线法对比研究了恒电位法电沉积试样、循环伏安法电沉积试样和空白工件的耐蚀性.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聚8-羟基喹啉薄膜的表面形貌.恒电位法沉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羟基喹啉2 mmol/L,NaOH 0.4 mol/L,电位0.5 V,时间300 s,室温.采用最佳工艺所得薄膜的耐蚀性略优于循环伏安法试样,远优于空白工件.

关键词: 镀镍层 , 8-羟基喹啉 , 薄膜 , 聚合 , 电沉积 , 恒电位法 , 耐蚀性

镍基电沉积制备聚8-羟基喹啉薄膜

, 曾冬铭 , 黄凤祥 , 中兴

电镀与涂饰

采用8-羟基喹啉的碱性水溶液,分别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在镍基体上电沉积制备了聚8-羟基喹啉薄膜.探讨了2种方法制备聚8-羟基喹啉薄膜的电化学行为,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方法所得试样的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法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的氧化峰为0.563 V和0.481 V,还原峰则位于0.318 V;恒电位法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包含聚合物成核和长大2个过程.恒电位法所得聚8-羟基喹啉薄膜较循环伏安法所得膜更平整,耐蚀性更好.聚8-羟基喹啉薄膜增大了基体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隔绝了腐蚀介质,从而有效增强了镍基体的耐蚀性.

关键词: 镍镀层 , 羟基喹啉 , 电沉积 , 聚合 , 循环伏安法 , 恒电位法 , 耐蚀性

彩色不锈钢板电化学褪膜工艺研究

黄凤祥 , 满瑞林 , 胡俊利 , , 晶晶

表面技术

研究了着色生产中出现的不均匀彩色不锈钢板的电化学褪膜技术.通过褪膜试样的表面光泽度及再着色性能两方面,评价褪膜工艺的优劣.通过光反射率法和质量损失速率法确定最佳褪膜配方,并探讨了温度、电流密度对褪膜试样表面光泽度的影响.分别检测了褪膜后再着色试样的色差、耐蚀性及耐磨性,结果显示,褪膜再着色试样的色差小于0.7,腐蚀速率为11.5831 g/(m2·h),耐摩擦次数达1950次,与常规着色试样的性能相当,表明褪膜试样的再着色能力优良.

关键词: 不锈钢 , 电化学褪膜 , 再着色

镍镀层水性无铬钝化后的耐腐蚀性能

邹敏敏 , 曾冬铭 , , 郝智敏

材料保护

为了提高电镀镍层的耐蚀性能,分别采用了硅烷偶联剂(KH-550)和有机-无机缓蚀剂水性无铬钝化液对电镀镍层进行了钝化。研究了KH-550的水解过程及2种钝化液的稳定性,分析了2种钝化膜的耐蚀性能及其形貌。结果表明:KH-550水解后生成了硅醇,硅醇发生缩合交联反应,水解液不稳定;电镀镍层钝化后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但2种钝化膜的均匀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 水性无铬钝化液 , 电镀镍层 , 硅烷偶联剂 , 有机一无机缓蚀剂 , 耐蚀性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8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