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
,
李秀辉
,
沈理忠
,
邓士翠
,
刘洁
,
郑勇
,
刘晓飞
,
孙磊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7.10.006
采用三种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对铝酸盐长余辉发光颜料(夜光粉)SrMgAl4O8:Eu2+,Dy3+ 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水解pH值、电导率、ATR-FTIR、SEM、XRD分别表征了改性前后样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YDH-570改性效果最好,且其改性最佳pH值在5.2左右,YDH-171的效果次之,YDH-151的最差.样品余辉衰减曲线表明,表面改性对发光性能影响不大.
关键词:
夜光粉
,
表面改性
,
硅烷偶联剂
孙昌
,
孙康宁
,
候肖瑞
,
冷亮
,
刘晓飞
,
胡志坤
,
李春胜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6.06.015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HAP),与不饱和聚酯复合制备了HAP/聚酯生物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实验手段对纳米粉体的粒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应用微波网络S参数法测量了HAP/聚酯生物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HAP粉体粒径在100nm以下,呈颗粒状,粒径分部均匀;HAP/聚酯生物复合材料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并简要分析了其吸波机理.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HAP/聚酯生物复合材料
,
微波吸波性能
钟北京
,
刘晓飞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着重讨论层流预混火焰中,碳黑的先驱多环芳烃(PAHs)形成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该机理包括101种组分、546个基元反应.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报碳氢燃料预混火焰中PAHs的生成过程.计算结果还表明当量比和压力PAHs的生成与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且存在一个化学当量比,在此当量比下,PAHs的浓度达到极大值.
关键词:
层流预混火焰
,
多环芳烃
,
碳黑
钟北京
,
刘晓飞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利用反应类(Reaction Class)概念和矩(Moment)方法,研究了层流预混甲烷火焰中碳黑颗粒的成核与长大过程.模型综合考虑了颗粒的成核、颗粒间由于碰撞的聚合、以及气态组分在颗粒表面的生长.通过数值计算预报了碳黑颗粒平均粒径、总表面积、体积分数和数密度,以及萘(A4)和乙炔(C2H2)在颗粒表面的增长速率.
关键词:
碳黑
,
表面生长
,
模型
曹晓非
,
孙康宁
,
孙昌
,
冷亮
,
刘晓飞
,
赵琰
人工晶体学报
分别采用超声分散法和本课题组研究的新技术-往复射流分散法对一系列含不等量多壁纳米碳管的前驱体混合物进行了分散,并将其固化制得了不同的复合材料.其中,前驱体混合液的粘度通过旋转粘度计测定,并使用扫描电镜观测最终所得复合材料中纳米碳管的分布状态.检测结果表明,一方面,往复射流分散工艺相对于超声分散更有利于纳米碳管在聚合物中的分散,而且碳管的分散均匀程度随工作次数的增加而有所提升.但另一方面,前驱体混合液的粘度同时亦随之大幅度下降,而这将减弱后续的前驱体固化过程的工艺性.
关键词:
多壁纳米碳管
,
超声分散
,
往复射流分散
,
分散性
曹晓非
,
孙康宁
,
孙昌
,
冷亮
,
刘晓飞
,
赵琰
功能材料
结合溶胶凝胶法与后期煅烧制备了纯锂锌铁氧体.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所得材料的晶相均与预定结果有所差异,而体系平均粒径为微米级.但制得的铁氧体/石蜡复合试样的吸波性能研究表明:在后期热处理中,将锂锌铁氧体以240℃/h升至1200℃下煅烧后所得的复合材料可在低频段表现出良好的吸波性能.
关键词:
锂锌铁氧体
,
煅烧
,
热处理速率
,
微波吸收
彭淑鸽
,
刘晓飞
,
樊昕洁
,
张玉清
复合材料学报
以钨配合物为主催化剂,AlEt2 Cl为助催化剂,表面改性CuS纳米粉体为填料,采用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纳米CuS/聚双环戊二烯(CuS/PDCPD)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三维轮廓测定仪、高温气氛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多种手段对表面改性CuS纳米粉体及纳米CuS/PDCPD复合材料的结构、填料分散性、磨损形貌、力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改性CuS在极低的添加范围内,即可实现对PDCPD同时起到增强增韧和耐磨的作用;在CuS添加质量分数为1%时,纳米CuS/PDCPD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与PDCPD性能相比,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最大提高量分别为13.2%、22.0%、13.8%;磨损质量和摩擦因数最大降低了31%和36%.表面改性CuS纳米粉体在PDCPD基体中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是实现纳米CuS/PDCPD复合材料在低添加范围内具有较佳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聚双环戊二烯
,
CuS
,
反应注射成型
,
原位聚合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彭淑鸽
,
IZUMI Yasuo
,
刘晓飞
,
张军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217
以二硫化钛为钛源和硫源,通过与NaOH水热反应成功制备了硫掺杂钛酸(盐)纳米管.采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和X光微区分析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硫掺杂钛酸(盐)纳米管的结构、形貌、硫掺杂状态和掺杂量进行了表征,并以可见光光催化氧化乙醇反应为探针,采用原位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硫掺杂钛酸纳米管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原子以S2-形式取代了钛酸纳米管骨架中O原子的位置,有效实现了硫掺杂;硫掺杂钛酸(盐)纳米管壁厚平均尺寸为2.9 nm,管径平均尺寸为9.7 nm.可见光光催化氧化乙醇反应结果表明,掺硫钛酸纳米管在极低的掺硫量条件下,表现出比未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具有更高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硫掺杂
,
钛酸盐纳米管
,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
光催化氧化
,
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