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军
,
史文
,
陈超
,
王华
,
刘朋朋
,
李麟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10.02.012
对780 MPa级别的商用TRIP钢的烘烤硬化性能进行了探讨.根据TRIP钢原始供货态、2%预变形和2%预变形+烘烤后的拉伸性能,该钢BH值约为48 MPa.测试了其对应的内耗-温度谱,分析获得了三种状态的真实内耗峰值.在此基础上,对TRIP钢烘烤硬化性能产生的机制进行了讨论,认为铁素体中的固溶碳(氮)间隙原子对位错的钉扎是TRIP钢产生烘烤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TRIP
,
钢
,
烘烤硬化
,
内耗
,
位错钉扎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裴勇兵
,
张心亚
,
谢德龙
,
阎虹
,
陈焕钦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8.12.014
用自制丙烯酸酯乳液喷雾干燥制得的可再分散乳胶粉制备了性能优良的耐水型腻子,讨论了可再分散乳胶粉用量,水泥用量,纤维素醚用量对腻子粘结强度,耐水性以及施工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用量,实验结果表明:可再分散乳胶粉朋量为3%~4%,水泥用量25%~30%,纤维素醚用量为0,4%~0,6%时,配制的腻子粘结强度高,耐水性好且施工容易,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同时对腻子体系的耐水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可再分散乳胶粉
,
腻子
,
粘结强度
,
耐水性
,
机理
张微
,
葛庆杰
,
徐恒泳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00148
以乙醇为洗涤溶剂采用沉淀法制备了非负载型Ni催化剂,考察了预处理过程对催化剂上CH4分解活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及CH4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结果表明,降低还原温度可减小Ni粒子尺寸,从而提高催化剂活性.同时,采朋CH4多温度逐步分解(多点阶跃升温分解)法可形成较稳定的Ni粒子,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500℃下CH4初始转化率可达8.40%,反应120 min时升至11.20%;而在350和500℃两点阶跃升温分解的CH4最高转化率只有1.61%.
关键词:
甲烷
,
阶跃升温分解
,
非负载型镍催化剂
,
分解活性
潘远凤
,
肖惠宁
,
何北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为提高聚乙烯醇(PvA)在常温下的水溶性,合成了聚乙烯醇/丙烯酸钠共聚物(PvA/AA.Na).再以酸催化,部分缩醛而得到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缩醛度(DA)和单体组成的具有温度敏感性的高分子材料APvA/AA.Nla.借助nIR和0 H.NMR技术表征了其结构.通过APVA/AA.Na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浊度研究,证实APVA/AA.Na的I.C罗r(临界溶解温度)转变可以通过改变母体PvA/AA.Na分子量、缩醛度和单体组成加以调节.APVA/AA-r、Ia的分子链越长、缩醛度越高、HAA组分用量越小,其La汀越低.此外,APvA/AA.Na的朋、M形貌也证实了其具有温敏性.
关键词:
温度敏感性
,
共聚物
,
聚乙烯醇
,
缩醛
金属学报
<正> 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上,两汉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无论从冶铁业的规模、冶铸技术的进步还是铁器的广泛使用,都明显地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于以后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冶铁技术在西汉时期迅速发展,首先是由于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加之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