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344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涂料用环保型纳米银-氧化锌杀菌剂的制备

孙立水 , 李少香 , , 李荣勋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8.03.002

介绍了涂料用环保璎纳米银一氧化锌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杀菌性能以及安全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所制备的杀菌剂为纳米级,杀菌效率高,且对动物试验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银锌杀菌剂 , 环保 , 纳米 , 涂料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政治路线和冶铁技术——汉武帝彻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促进了冶铁技术的发展

金属学报

<正> 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上,两汉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无论从冶铁业的规模、冶铸技术的进步还是铁器的广泛使用,都明显地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于以后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冶铁技术在西汉时期迅速发展,首先是由于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加之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揭

关键词:

原子吸收简介(Ⅰ)

丘星初 , 丘山 , 丘圣 , 储荣邦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2.02.009

叙述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电镀工业园区分析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其功能;着重介绍了原子吸收中仪器最佳操作条件的选择,包括吸收波长、灯电流、预热时间、狭缝宽度、火焰性质、观测高度、燃烧器角度及试液提升量等,以便分析工作者根据仪器型号的不同进行优选.最后还介绍了仪器的日常使用与维护,及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可供电镀工业园区实验室化验员参政.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 电镀分析应用 , 仪器使用与维护

CVD与PCVDTiN薄膜研究

齐成 , 培英 , 陶冶 ,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0.12.007

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C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分别制备TiN系薄膜.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连续加载压入仪研究分析薄膜的微观结构、相结构和薄膜的力学性能,并采用电极电位法测定了薄膜的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PCVDTiN系薄膜的微观组织形态明显优于同类的CVD薄膜,PCVD薄膜晶粒尺寸细小、均匀,形态圆整,组织致密;CVD薄膜晶粒形态为多边形,尺寸较粗大、不均匀,组织致密性差;PCVDTiN系薄膜的韧性和结合力等力学性能可达到或优于同类CVD薄膜;虽然PCVD薄膜的氯含量(约为2%)远高于CVD薄膜(约为0.5%),但PCVD薄膜的耐蚀性能却明显优于CVD薄膜.还研究分析了PCVD和CVD成膜模式对薄膜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理.

关键词: CVD , PCVD , 薄膜

关于贝氏体铁素体形核的评述——兼复徐祖耀《评宗昌等“贝氏体……”一文》

宗昌 , 计云萍 , 任慧平 , 袁长军 , 段宝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晶界形核 , 扩散 , 切变 , 热激活跃迁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34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