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城杰
,
张广升
,
刘洪潭
,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水的传递和分布对PEM燃料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建立了一套分区域求解、两相流、非等温数学模型对此进行了研究,首次清晰地展示出二维空间的水传递和分布特性,得到如下有价值的详细信息:沿流动方向阳极侧的总水分浓度不断降低,而阴极侧的却不断升高,阴极流道末端易发生水淹;阴极GDL中的液态水分布随电流大小而不同:小电流时从内到外逐渐减少,而大电流时则逐渐增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PEM)
,
燃料电池
,
水传递
,
数值模拟
马利忠
,
申双林
,
贾斐
,
刘洪潭
,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相流、非等温、三维模型来研究PEM燃料电池内的传递过程,讨论了其内部水分布和温度分布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水分布和温度分布都不均匀.沿着流动方向阳极侧水浓度逐渐降低,而阴极侧水浓度却不断升高,导致阴极容易形成液态水;在垂直流动方向上,脊下水的浓度和液态水饱和度都高于流道下;不同放电电压下阴极GDL中液态水分布趋势不同.沿流动方向温度逐渐降低,反应气体不足时降低梯度更大;脊下膜电极中温度低于流道下;垂直膜电极方向上最高温度在阴极催化层,放电电压越低,温度梯度越大;相同放电电压下质子交换膜越厚,各处的温度越低,温度梯度也越小.
关键词:
PEM燃料电池
,
水分布
,
温度分布
,
数值模拟
孙红
,
郭烈锦
,
刘洪潭
,
张广升
工程热物理学报
质子膜内水分和阴极多孔电极中液态水含量是PEM燃料电池正常运行的控制因素.本文给出了一个用于研究PEM燃料电池内水迁移的稳态、等温、两相流模型.模型耦合了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物质守恒方程,以及水在质子膜中传递方程.运用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增大系统操作压力、升高电池操作温度和降低加湿温度将会使质子膜中水的净迁移通量增大;增大操作压力、降低操作温度和升高加湿温度会增加阴极CTL与GDL界面上液态水含量.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
燃料电池
,
水迁移
,
操作参数
孙红
,
郭烈锦
,
刘洪潭
,
张广升
工程热物理学报
建立了一个新的二维、两相流模型来研究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中的两相传质及其对质子膜阻抗和阴极性能的影响.模型不仅将催化剂层(CL)包含在电极中,还考虑了电池中相变及其对传质的影响.模型可同时使用在电池的阴极和阳极.主要模拟了电池阴极中两相传质、质子膜阻抗、阴极有效孔隙率和电流密度.模拟结果显示,提高加湿温度可以降低质子膜的阻抗,但过高的加湿温度会降低阴极气体扩散层(GDL)的有效孔隙率,降低阴极的性能.
关键词:
燃料电池
,
质子交换膜
,
两相流
,
传质
孙红
,
吴玉厚
,
刘洪潭
工程热物理学报
水和热的管理对PEM燃料电池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建立了一个两相流模型,对PEM燃料电池换质子交换膜和阴极中的水分和温度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燃料电池阴极中液态水和质子交换膜中水分,以及阴极催化剂层和质子交换膜中温度的分布状态.模拟结果显示:升高加湿温度,电池阴极中的液态水和质子交换膜中的含水量显著增加;沿着气体流动方向,燃料电池内的温度降低,水分含量升高;从质子交换膜阳极侧到阴极催化剂层中,温度先升高,达到最大值后,渐渐降低.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
燃料电池
,
数学模型
,
水和热管理
曹创华
,
邓专
,
柳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中的收发距和实测波区的响应数据息息相关,决定着该方法的有效勘探深度.长株潭地区是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的重点区域,区内岩浆岩、褶皱、断裂发育;出露岩石有砾岩、砂岩、泥岩、白云岩、灰岩和花岗岩等,具有CSAMT探测地质构造和岩性接触带等地质现象的前提条件.但由于区内水系发育致使大部分岩石电阻率普遍较低,而花岗岩电阻率相对较高,在不同区域实施CSAMT时,满足波区条件的收发距有所不同.根据区内不同岩性组成的典型地层结构进行数值计算,计算出最佳收发距的大小,并选取实例进行分析,以期对此地区或者类似区域开展CSAMT法探测时有所参考.
关键词:
长株潭地区
,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
收发距
,
实例分析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洪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洪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洪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