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斌
,
金乾
,
刘润
,
金小越
,
杜建成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方法,在80%甘油水溶液中实现了304不锈钢表面快速渗碳。研究施加电压和放电时间对渗碳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渗碳层的显微组织,并比较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渗碳层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经过5 min的快速放电处理,渗碳层厚度接近100μm,硬度达到880 HV。在350 V和3 min渗...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
,
渗碳
,
不锈钢
周蕾
,
史庆南
,
王军丽
,
米辉
,
刘润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03.008
室温下对纯铜薄板进行一到六道次的异步累积叠轧变形加工.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附带背散射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仪附带织构附件及拉伸试验机进行组织、取向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获得铜材异步叠轧过程的显微组织、轧制织构变化过程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六道次的异步累积叠轧变形,由于压缩变形与剪切变形作用,使晶...
关键词:
纯铜
,
异步叠轧
,
显微组织
,
织构
,
力学性能
薛文斌
,
金乾
,
刘润
,
金小越
,
王彬
,
杜建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50%~90%(体积分数)甘油水溶液为电解液,研究304不锈钢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快速渗碳工艺;分析不同甘油浓度和电压下渗碳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甘油浓度的提高,渗透电压上升,渗碳层厚度增加,渗碳层硬度增大,最大硬度达到762HV;且渗碳层中固溶碳的奥氏体(γC)含量急剧增加...
关键词:
甘油
,
不锈钢
,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
,
渗碳
刘润
,
宫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将分形几何与电化学原理相结合,编程模拟了点阴极和点阳极电沉积中枝晶的分形生长.采用圆形电解池点阴极电沉积和点阳极射流电沉积的方法分别制备了不同浓度下的金属镍枝晶,并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点阴极电沉积和点阳极射流电沉积中的枝晶均是分形生长的;电解质浓度的变化对枝晶生长形态的影响与模拟的结果具有...
关键词:
镍
,
射流电沉积
,
分形
,
枝晶
刘润
,
王军丽
,
周蕾
,
史庆南
材料热处理学报
室温下对纯铜进行异步叠轧,制备超细晶铜材,研究了异步叠轧过程中纯铜显微组织演变、界面复合以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搓轧区的存在促进了界面的复合和晶粒的细化;经六道次异步叠轧后可以使纯铜的平均晶粒尺寸从30 μm减小到1μm,抗拉强度为450.3 MPa,屈服强度为346.5 MPa,轧制面显微硬...
关键词:
铜
,
异步叠轧
,
微观组织
,
超细晶
,
力学性能
周蕾
,
王军丽
,
刘润
,
史庆南
,
岳有成
机械工程材料
对纯铜进行室温异步累积叠轧并辅以再结晶退火处理,制得了超细孪晶纯铜,采用拉伸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异步累积叠轧和再结晶退火后纯铜的单向静拉伸性能及断裂行为.结果表明:纯铜经异步累积叠轧6道次后,抗拉强度达到543 MPa,伸长率为5.67%;再经240℃×40 min再结晶退火后,超细孪晶纯铜的抗...
关键词:
纯铜
,
异步累积叠轧
,
单向静拉伸
王辰光
,
徐铸德
,
刘润
,
张孝彬
材料导报
以ZnO纳米粒子和纳米棒为前驱体制备出空心ZnS纳米粒子和纳米管,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决定产物空心状况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反应时间.生成空心产物的机理与产生Kirkendall效应的原理相似,是由参与反应的微观粒子的扩散速率不同而导致的.
关键词:
空心
,
纳米
,
Kirkendall效应
,
前驱体
康天放
,
刘润
,
鲁理平
,
程水源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10.007
报道了一种用于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安培型生物传感器. 将乙酰胆碱酯酶(AChE)固定在再生丝素粉末上,再将其与石墨粉、非导电的环氧树脂和电催化剂7,7,8,8-四氰基醌二甲烷(TCNQ)充分混合在一起,制备成生物传感器. 对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回收率,当氧化乐...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
乙酰胆碱酯酶
,
再生丝素
刘润
,
周颖
,
李伟
,
施新辉
,
吴杰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方法,在280 V和300 V电压下对Q235低碳钢进行硼碳共渗处理,分析了渗层的显微组织和相成分.研究不同电压下硼碳共渗过程的光发射谱(OES),并评估了等离子体放电区的电子温度、电子浓度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电解硼碳共渗中放电区的电子浓度大于8×1022m-3,达到局...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解硼碳共渗
,
光发射谱
,
等离子体参数
,
电子温度
,
低碳钢
刘润
,
庄卫东
,
班丽卿
,
沈雪玲
,
尹艳萍
,
康志君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XY15022501
在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普及的趋势正在增强.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组件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其各方面性能的改善一直是研究的关键问题.锂离子电池电极主要由正负极活性材料、粘结剂和导电剂三个部分组成.各个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发挥电极的最佳物理化学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优良性能的电极才能...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导电剂
,
多孔电极
,
电极设计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