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SiC陶瓷与镍基高温合金的热压反应烧结连接

段辉平 , 李树杰 , 张永刚 , , 张艳 , 党紫九 , 登科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1999.05.002

采用Ti-Ni-Al金属复合焊料粉末,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以自阻加热方式对镍基高温合金和SiC陶瓷进行热压反应烧结连接研究, 获得了强度为70 MPa (Φ10 mm×50 mm圆棒非标准试样, 四点抗弯强度) 的焊接件. 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铝可以通过渗透到陶瓷的非封闭孔隙中或与陶瓷发生界面反应而形成比较牢固的接头. 分析了焊缝区焊料中的孔洞对缓解焊接应力的作用.

关键词: 陶瓷/金属连接 , 焊接 , 应力

磷在钢回火脆性发展时的非平衡偏聚及钼的影响

张灶利 , , 林清英 , 余宗森 , 登科

钢铁研究学报

用俄歇能谱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中碳钢和含钼中碳钢在回火脆性发展过程中P在晶界上的偏聚.发现在480℃回火时,两种钢均在晶界出现P的浓度峰值.含钼中碳钢中的Mo减小了晶界断裂比例,但并不改变P的浓度峰值.同时还观察了S、C、Mo等组元在晶界的偏聚.P在晶界的浓度峰值可以用磷-空位复合体的非平衡偏聚机制加以解释.

关键词: 中碳钢 , 回火脆性 , 磷的非平衡偏聚 , 磷-空位复合体 ,

SHS离心法制备的耐蚀合金的显微组织

段辉平 , 殷声 , 登科 , 魏延平 , 赖和怡

钢铁

采用SHS(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离心法制备类1Cr18Ni9耐蚀合金内衬复合钢管.通过SEM和TEM方法研究了其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合金中存在大量位错以及与基体有完全共格界面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呈典型的铸态组织,基体具有体心立方结构.

关键词: SHS离心法 , SHS耐蚀合金 , 组织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政治路线和冶铁技术——汉武帝彻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促进了冶铁技术的发展

金属学报

<正> 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上,两汉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无论从冶铁业的规模、冶铸技术的进步还是铁器的广泛使用,都明显地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于以后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冶铁技术在西汉时期迅速发展,首先是由于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加之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揭

关键词:

关于贝氏体铁素体形核的评述——兼复徐祖耀《评宗昌等“贝氏体……”一文》

宗昌 , 计云萍 , 任慧平 , 袁长军 , 段宝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晶界形核 , 扩散 , 切变 , 热激活跃迁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