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芳
,
梁雪元
,
陈宗璋
,
刘继进
,
李仲英
,
向蓝翔
,
邵长贵
,
罗上庚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2.03.017
研究了用氧化锆超细粉、氧化镁以及其他一些添加剂作为氧化锆Pt电极的涂层物料,通过采用序贯实验法,选取最佳的物料配比,在1000℃下固化烧结,所得到的保护涂层粘结性能较强、透气性能良好.
关键词:
保护涂层
,
制备
,
Pt电极
,
氧化锆
,
传感器
唐新村
,
何莉萍
,
陈宗璋
,
刘继进
,
赖琼林
,
贾殿赠
功能材料
以氢氧化锂、醋酸钴和草酸为原料,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锂离子正极材料LiCoO2的前驱体,并通过热重/差热分析对前驱体的合成和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将该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焙烧6h制得LiCoO2粉体,通过XRD、TEM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晶粒尺寸小于100nm.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样品的晶化程度和晶粒尺寸增大,晶胞参数呈现a轴伸长,c轴缩短的趋势.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700℃焙烧的样品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初始充放电容量为169.4/115.3mAh@g,循环30次放电容量还大于101mAh@g-1.但是样品的极化容量损失较大.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低热固相反应法
,
LiCoO2正极材料
刘继进
,
陈宗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非线性加热法煅烧锆、钇的草酸盐前驱体, 制备了8%Y2O3(摩尔分数)稳定ZrO2(8YSZ)超细粉末. 研究了金属离子与草酸的摩尔比及热处理方法对8YSZ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形貌、比表面积、粒子团聚的影响. 通过改变不同温度范围的加热速度来优化草酸盐前驱体热分解工艺. 采用优化前驱体热分解工艺即非线性加热法, 于600~700.℃煅烧得到的粉末为等轴晶形, 粒子大小在90~100.nm之间, 粒子间仅有较弱的软团聚. 煅烧过程晶粒生长动力学的研究表明: 当煅烧温度高于700.℃时, 晶粒生长的质量传输受晶粒扩散过程控制; 低于700.℃时, 晶粒生长的质量传输由表面扩散过程控制.
关键词:
钇稳定氧化锆
,
非线性加热法
,
草酸盐前驱体
,
晶粒生长
刘继进
,
陈宗璋
,
何莉萍
功能材料
介绍了应用钛酸四丁酯和草酸作原料,在有机溶剂乙醇中形成混合前驱体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在70~90nm之间的二氧化钛.探讨了煅烧温度对二氧化钛晶型和晶粒大小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粒子的形貌,大小及其粒径分布.利用光照对二氧化钛的甲基橙悬浮液的变色作用,考察了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
关键词:
氧化钛
,
晶粒大小
,
光催化性能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