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对水溶液中Ni2+,Fe2+,Fe3+吸附行为的研究

杨丽梅 , 李玲 , 黄松涛 , 武名麟 , 美林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3.023

采用摇瓶法,考察了溶液中金属离子Ni2+,Fe2+,Fe3+浓度与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D412相中金属离子吸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大,平衡吸附量也在增大,树脂对Fe3+离子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对Ni2+和Fe2+离子的吸附量.以双曲线型(Lang-muir)吸附平衡模捌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和,线性回归参数R2>0.9.吸附与解吸过程的实验数据表明,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用于镍矿浸出液分离提纯初步可行.

关键词: 离子交换法 , 螯合树脂 , 湿法冶金

卡林型金矿微生物预氧化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丘晓斌 , 温建康 , 武彪 , 美林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6.026

卡林型金矿矿石性质复杂,自然金崁布粒度细,品位低,被黄铁矿、砷黄铁矿包裹现象普遍,其浮选精矿中砷、硫含量高,含砷含碳,是一种典型的难处理金矿.而采用微生物预氧化技术处理卡林型金矿与采用传统的焙烧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综述了国内外卡林型金矿生物预氧化技术相关的菌种选育、预氧化基本原理、主要预氧化过程及对应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影响卡林型金矿微生物预氧化的因素特别是矿石方面因素和微生物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卡林型金矿微生物预氧化技术未来研究和发展可能的几个方向:加强对卡林型金矿有良好适应性和针对性且同时具备优良耐酸能力、耐热能力和耐砷能力的菌种选育,为整个预氧化过程提供可行性保障;推进卡林型金矿生物预处理技术配套的自动化设备研制与开发,包括对浸矿体系pH值、营养物质、菌种数量、温度、氧化还原电位、Fe2+、Fe3+、可溶含砷物质以及生成的沉淀物质情况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调控,保证整个预处理过程稳定、高效的进行;加强矿石中劫金碳物质的钝化或降解机制的研究和探索,最大限度减少其对后续氰化浸金过程的影响;发展微细粒度物料制备技术,提高生物浸矿效率.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 生物预氧化 , 劫金碳 , 影响因素

高硫高粘土含砷含碳卡林型金精矿生物预氧化研究

丘晓斌 , 温建康 , 武彪 , 邹来昌 , 美林 , 尚鹤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5.017

针对低品位高硫高粘土含砷含碳卡林型金精矿矿石性质特殊,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为10.01%,且常规生物预氧化方法无法有效脱除金精矿中的硫、砷等有害杂质,开展了分步生物预氧化试验研究.通过充气搅拌浸出条件试验,考察了磨矿细度、接种量和矿浆浓度对预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均对预氧化效果影响很大.当工艺参数为:浸矿温度45℃,磨矿细度-37 μm占90%,矿浆浓度10%,接种量10%,搅拌速度120 r~min-1,浸矿体系2L,采用分步预氧化方法,共氧化9d,金精矿中硫、砷脱除率分别可达82.96%和92.01%,后续金的氰化浸出率为79.91%.预氧化渣XRD图谱,SEM分析以及氰化试验表明,金精矿中有机碳物质具有严重劫金作用,同时预氧化5~9d期间黄铁矿表面形成的大量黄钾铁矾膜对后续金的氰化浸出也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卡林型金精矿 , 生物预氧化 , 劫金碳 , 黄钾铁矾

某含稀土、锆复杂铌矿的选矿试验研究

陈勇 , 宋永胜 , 温建康 , 美林 , 周桂英 , 李文娟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3.016

对某含稀土、锆复杂铌矿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该矿可综合回收的元素为Nb,REO,Zr.主要的含铌矿物为褐铌钇矿,主要的稀土矿物为氟碳铈矿、独居石,主要的锆矿物为锆石.矿石中有用矿物种类多,嵌布粒度较细,赋存关系复杂.根据矿石性质并从可经济利用角度考虑,进行了抛尾预富集试验和重-磁-浮精选试验,最终确定在一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55%时,采用磁选-重选联合流程,可抛除68%的尾矿;预富集得到的粗精矿经过再磨后分别回收稀土、铌和锆,再磨细度为-0.048 mm 80%,采用C7羟肟酸作为稀土矿捕收剂,经过一粗一扫五精浮选可得到品位47.85%,回收率61.50%的稀土精矿;浮选稀土尾矿采用苄基胂酸作为捕收剂浮选铌,经过一粗一扫四精-磁选流程精选,可得到Nb2O5品位53.04%,回收率68.88%的铌精矿;浮选尾矿再进行重选回收锆石,经过四次重选精选,可得到ZrO2的品位40.62%,回收率为52.79%的锆精矿.

关键词: 铌钇矿 , 细粒嵌布 , 磁选 , 重选 , 浮选

细菌对铜矿生物浸出液粘度的影响研究

美林 , 阮仁满 , 温建康 , 王淀佐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7.05.019

用Ubbelohde 粘度计对紫金山铜矿生物浸出液在25 ℃时的粘度进行了测定,对有菌和无菌两种浸出液的粘度值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有较大的差别,无菌浸出液的粘度明显高于有菌浸出液的粘度,主要是由于在无菌浸出液中,存在大量的Fe3+离子,而Fe3+离子所带电荷较大,使得溶液的带电密度增大,在离子的第一溶剂化层中有较强的定位效应,这种效应使溶液粘度增加的作用变大.同时将有菌和无菌浸出液的粘度值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了分析,发现粘度值随浸出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粘度的测定为生物冶金中减少第三相的生成,溶液纯化和分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生物冶金 , 粘度 , 有菌浸出液 , 无菌浸出液

含砷碳质难处理金矿生物预氧化-氰化浸出研究

尚鹤 , 温建康 , 武彪 , 美林 , 姚国成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6.018

贵州某金矿含金3.05 g·t-1、砷0.25%、硫5.95%、碳质1.44%,金粒度极小(多数小于2μm),采用浮选工艺获得的金精矿金品位低,硫砷难以分离,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只有10.21%,为典型的难选冶金矿石.针对浮选金精矿的特点,开展了高效浸矿菌的选育、生物预氧化-氰化浸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自泥堡金矿(NB)、紫金山铜矿(ZJ)、白山镍钴铜矿(BS)、墨江镍钴矿(MJ)、德兴铜矿(DX)等五个矿山的浸矿菌群中NB菌生长繁殖最好,故选定NB菌群作为实验用菌种,经过进一步的连续转接、逐级驯化后,用于生物预氧化,氧化周期15 d,硫的氧化率达到49.31%,金的氰化浸出率达到80.18%.采用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的方法对预氧化体系中的微生物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预氧化体系中NB菌群既包含细菌也包括古菌,细菌主要由Sulfobacillus sp.(52%),Sulfobacillus thermotolerans(25%),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23%)组成,而古菌为Ferroplasma acidiphilum.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 生物预氧化 , 氰化浸出 , 群落分析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