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海峰
,
张启富
,
刘茹
,
程东妹
,
魏文龙
钢铁研究
介绍了Zn-Al-Mg系合金镀层的发展及日本2家企业开发的2种高耐蚀性合金镀层钢板的性能,分析了添加合金元素对镀层组织的影响以及微观结构对镀层性能的影响,总结出合金镀层具有高耐蚀性的机理,指出了Zn-Al-Mg系高耐蚀热浸镀合金镀层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热浸镀
,
Zn-Al-Mg系
,
合金镀层
王永亮
,
郝晓东
,
刘茹
,
陈斌锴
,
江社明
钢铁研究
采用连续退火、镀锌和合金化模拟机制取了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条件下Galvalume钢板的退火试样,通过SEM、EDS、XRD等试验方法,进行了退火工艺对于Galvalume钢板镀层表面结构影响研究,阐明了表面相结构和w(Fe)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的增加,Galvalume镀层表面α相和α+β共晶体逐渐消失,镀层表面以Fe-Al-Zn化合物为主。镀层表面组织的w(Fe)随着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Galvalume钢板
,
退火工艺
,
表面结构
黄敏文
,
孟繁谊
,
苑星海
,
李勇
,
刘茹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1.026
用燃烧法制备镱(Yb3+)、铥(Tm3+)共掺杂,氟化钇钠(NaYF4)为基质的上转换发光材料,样品用980 nm红外光激发能发出强蓝光. 结果表明,掺杂Yb 3+ 、Tm 3+ 摩尔分数分别为2.68%、0.024%,温度控制在450~550 ℃、反应时间约110 min、燃烧剂尿素占摩尔分数30%时,上转换蓝光最强.
关键词:
Yb3+
,
Tm3+
,
共掺杂
,
上转换材料
,
光谱
刘茹
,
李海平
,
侯万国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9.150111
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溶性低交联度黄原胶(XG),依据其溶液粘度优化出了最佳合成条件;考察了电解质质量分数、pH值及温度对STMP交联黄原胶(简记为SP-c-XG)溶液流变性的影响,并与XG溶液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电解质(NaCl和CaCl2)质量分数(0~5.0%)、pH值(2~11)和温度(20~70℃)范围内,SP-c-XG和XG溶液的流变曲线均为假塑型,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其屈服值、表观粘度和动力学模量随电解质质量分数增大均先下降后上升,而随pH值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SP-c-XG和XG溶液具有相似的流变性,但与XG溶液相比,SP-c-XG溶液具有更高的屈服值和表观粘度,特别是具有更强的弹性和耐温性,在油田强化采油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黄原胶
,
三偏磷酸钠
,
交联
,
流变性
,
抗温性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金属学报
<正> 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上,两汉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无论从冶铁业的规模、冶铸技术的进步还是铁器的广泛使用,都明显地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于以后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冶铁技术在西汉时期迅速发展,首先是由于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加之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