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超
,
栾兆亮
,
赵蕾
,
亓杰
物理测试
针对热轧带肋钢筋(HRB400)力学性能指标偏低的典型炉次,采取化学成分、显微组织、断口扫描、夹杂物分析等方法,对产品实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织粗大、严重铁素体网状、基体金属中存在大颗粒夹杂物、钒的强化作用未充分发挥等因素,是导致钢筋力学性能偏低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针对性的工艺改进措施,杜绝了钢筋性能偏低的现象.
关键词:
热轧带肋钢筋
,
力学性能
,
显微组织
,
夹杂物
赵新华
,
刘金超
,
宋玉卿
,
付常伟
,
方金林
物理测试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38
为了探讨高锰含量对微合金钢性能的影响及其夹杂物存在形态,采用低碳+钒铁微合金化工艺生产一种高强度热轧型钢,锰质量分数为1.50%~1.60%.结果表明:产品屈服强度为440~460 MPa,抗拉强度为600~620MPa,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团状珠光体,带状组织3~4级,晶粒度为7~8.5级,但是锰提高了团状珠光体的相对量,削弱了钢材的低温冲击韧性.锰除固溶于铁基体中外,多以含锰夹杂物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片状硫化锰、球形复合型夹杂物和纺锤体形复合型夹杂物.
关键词:
锰
,
高强度
,
珠光体
,
夹杂物
刘金超
,
张成毅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6.008
分别以孔径为8.5nm、4.4nm和3.1nm的3种蠕虫孔炭WMC-F7、WMC-F30和WMC-F0为载体,合成了纳米Pt2 Sn1/WMC催化剂.XRD与透射电镜结果表明3种载体上的催化剂平均粒径均为3.0nm,其电化学性能却相差很大.研究发现蠕虫孔炭载体的孔径显著影响Pt2 Sn1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当载体孔径(Dp)大于2倍催化剂平均粒径(dPt)时,催化剂(即Pt2 Sn1/WMC-F7)的电化学活性面积(ESA)和乙醇电氧化(EOR)活性均为最高;当以另外两种孔径的蠕虫孔炭作载体时,Pt2 Sn1催化剂活性很差.这主要归因于WMC-F7的大孔径有利于传质,提高了催化剂的利用率及乙醇电氧化活性.
关键词:
蠕虫孔炭
,
孔径
,
乙醇电氧化
王晶
,
黄少文
,
刘金超
,
郭峰
,
王彦国
,
卢爱凤
物理测试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108
从大量的现场试验中提炼板材拉伸和冲击试样,观察断口的不同宏观形貌特征,并加以比对分析,选择典型断口利用金相电镜等手段深入查找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拉伸及冲击的正常韧性断口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力学性能,拉伸试样异常断口力学性能主要是塑性较差,脆性冲击断口表现的冲击吸收能量较差,层状冲击断口中有片状夹杂物的存在,但冲击吸收能量没有明显下降.
关键词:
断口
,
形貌
,
偏析
卢爱凤
,
麻衡
,
李红柳
,
刘金超
,
杜娟
,
陈华
物理测试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104
针对Q345B型钢表面结疤现象,从材料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中的杂质含量高,轧制时产生内应力是导致表面结疤的主要原因.因此,进一步优化冶炼工艺制度、控制炼钢时钢液的化学成分和夹杂、保证钢液的纯净度,可以有效地预防钢材表面结疤缺陷.
关键词:
Q345B钢
,
表面结疤
,
分析与控制
赵炜
,
酒少武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介绍了一种由无序树形结构构成的超材料的自下而上化学制备方法,这种超材料可工作在可见光频段.当树形结构的直径为500nm时,这种金纳米树形结构阵列超材料分别在470,540,670 nm频段出现透射通带,这种超材料也可在可见光频段实现平板聚焦,有益于对可见光频段超材料的研究.
关键词:
超材料
,
可见光频段
,
平板聚焦
,
金树形结构
危俊婷
,
郭炳昆
,
严规有
,
郑先君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04.006
研究了超细磨-树脂矿浆法从黄铁矿烧渣中提金新工艺.以氧化铝球为研磨介质,考察了磨矿粒度、液固比、磨浸时间、助磨剂、助浸剂等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以AM-2b树脂为吸附剂、弱酸性硫脲为解吸剂从氰化矿浆中回收金.分别用静态法、动态法考察了时间、温度、酸度、流速等因素对AM-2b树脂吸附金和解吸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金的回收率可达85%.
关键词:
超细磨
,
树脂矿浆法
,
助磨剂
,
助浸剂
,
氰化浸出
翟云刚
,
董文杰
,
高勇平
,
牛德超
,
陈健壮
,
顾金楼
,
李永生
,
施剑林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077
利用原位还原-种子生长法制备了超顺磁金纳米壳复合颗粒(SGNs),研究了其粒径调控的方法并对其体外/体内磁共振成像(MRI)和光热治疗(PT)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Fe3O4的加入量可方便地调控SGNs的粒径,并成功制备了粒径分别为100、150和200 nm的SGNs复合颗粒.这些不同粒径的纳米复合颗粒均具有规则的球形形貌、较窄的粒径分布和单分散性.经巯基-聚乙二醇(SH-PEG)修饰后,不同粒径的复合颗粒(SGNs-PEG)均表现出较强的MRI成像和光热转换能力.其中,粒径为150 nm的复合颗粒对808 nm激光具有最强的吸收能力和光热转换效率,体外和体内可升高温度分别达37℃和25℃,同时具有较优异的MRI成像造影能力.因此,在MDA-MB-435荷瘤小鼠肿瘤部位注射该复合颗粒后,可先对肿瘤部位进行很好的成像诊断,再利用激光照射通过光热转换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这为实现肿瘤诊疗的一体化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
金纳米壳
,
复合颗粒
,
光热治疗
,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