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玉丹
,
张树国
,
李贵生
,
尹双凤
,
区泽棠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1.10206
综述了近十年米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超强碱的类型、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及碱性位的产生机理.迄今为止,已报道的超强碱种类少,大部分是以金属氧化物为载体制得,且需在苛刻条件下制备和使用,从而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此外,有关超强碱位形成机理的研究也鲜见报道.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在于开发出可用于制备固体超强碱的新型载体材料和新的修饰组分,以及拓展超强碱在催化反应尤其是高温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关键词:
固体超强碱
,
氧化钙
,
硝酸钾
,
氧化铝
,
氧化锆
,
氢氧化钾
,
硝酸钙
,
SBA-15分子筛
赵振璇
,
戴洪兴
,
邓积光
,
刘雨溪
,
区泽棠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632-9
在无和有S源(Na2S或硫脲)存在的条件下,采用十二胺辅助的醇-水热法制备了多孔单斜晶相结构的BiVO4-δ和不同含量S掺杂的BiVO4-δ催化剂.利用多种手段表征了催化材料的物化性质,评价了它们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或甲醛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光催化剂为单斜白钨矿晶相结构,具有多孔橄榄状形貌,比表面积为8.4-12.5 m2/g,带隙能为2.40-2.48eV.在S掺杂BiVO4-δ表面同时含有Bi5+,Bi4+,V5+和V4+物种.S掺杂对BiVO4-δ光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在可见光下照射下,BiVO4-δS0.08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和甲醛降解反应显示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这与其较高的表面氧物种浓度和较低的带隙能相关.
关键词:
硫掺杂
,
钒酸铋
,
可见光催化
,
橄榄状形貌
,
亚甲基蓝降解
,
甲醛水溶液降解
石川
,
徐力
,
朱爱民
,
张玉卓
,
区泽棠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1)60417-8
研究了 CuO 与γ-Al2O3和 CeO2的相互作用,并由此制备出能有效脱除 CO, C3H6和 NO 的催化剂,考察了不同载体表面CuO 簇的分散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结果发现,随 CuO 负载量的增加, CuO 簇因与 CeO2载体的强相互作用而稳定存在;而在γ-Al2O3表面, CuO 簇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另一方面,由于 CeO2本身较差的热稳定性,表面分散的 CuO 在950 oC 高温处理后烧结.因此,基于γ-Al2O3载体优越的耐老化性能,在γ-Al2O3载体分散 CeO2,然后再担载 CuO,从而得到了稳定的 CuO 簇,所得催化剂比 CuO/γ-A12O3和 CuO/CeO2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和抗热老化性能.
关键词:
氧化铜簇
,
稳定性
,
表面相互作用
,
一氧化碳
,
丙烯
,
一氧化氮
,
催化消除
刘炳泗
,
巩家志
,
区泽棠
催化学报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La2NiO4/Al2O3催化剂,采用BET,XRD和TG表征了催化剂的孔分布、比表面积、体相组成以及凝胶样品的热失重和热分解过程. 将催化剂应用于CH4/CO2重整反应制合成气,考察了惰性气体和反应温度对转化率、选择性以及积碳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高空速(GHSV=4.8×104 ml/(g*h))下,CH4和CO2的转化率分别为51%和60%,CO和H2的选择性约为98%和92%,惰性气体He的引入明显地提高了CH4和CO2的转化率.
关键词:
氧化镧
,
氧化镍
,
氧化铝
,
负载型催化剂
,
甲烷
,
二氧化碳
,
重整
,
合成气
,
溶胶-凝胶法
周佩德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本文用表面光反射,电化学库仑还原、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经Cr、Ta和惰性气体离子注入后的高纯铜,暴露在含H_2S大气中的失泽行为。暴露试验是在H_2S浓度为0.006—6VPM,25℃和100%RH条件下进行的。结果表明,Cr、Ta离子注入显著地提高了铜的抗失泽能力,Xe离子注入效果较小,而Ar离子注入无改进效果。阴极还原曲线显示经Cr、Ta离子注入的试样上形成的失泽膜,比未经离子注入铜上形成的膜薄,其结构组成亦不同。电子衍射结构分析和扫描电镜(附WDAX)分析进一步证明,Cr离子注入抑制了铜表面膜中金属硫化物的形成。
关键词:
徐华
,
杨俊
,
武志平
,
韩静涛
钢铁
解析了CSP工艺衔接区的时间和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衔接区为例,计算出事件对应的时间点和活动对应的时间域,从而得出衔接区的时间节奏.提出了衔接区时间优化问题,指出了时间优化的原则和前提条件.
关键词:
CSP
,
衔接区
,
时间节奏
钱才富
,
姜忠军
,
陈平
,
段成红
,
崔文勇
金属学报
用细观断裂力学研究了刃型位错从I型、II型及I+II复合型裂纹尖端沿多个滑移面的发射以及裂纹周围无位错区和塑性区的形状和大小. 结果表明, II型裂纹塑性区形状和宏观断裂力学算出的塑性区形状有所不同, 而I型裂纹塑性区形状则类似; 当外载荷相同时, II型裂纹的塑性区比I型裂纹的塑性区要大得多; 复合型裂纹的塑性区形状和大小更接近II型裂纹. 各种裂纹尖端周围均存在无位错区, 其形状与相应的塑性区相似.
关键词:
位错发射
,
crack
,
plastic zone
钱才富
,
李慧芳
,
崔文勇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7.06.008
用裂纹与位错的相互作用模拟了刃型位错从Ⅰ型裂纹尖端沿多个滑移面的发射,得到了裂纹尖端周围塑性区和无位错区的形状和大小.结果表明,与宏观断裂力学算出的塑性区形状相比,本文给出的塑性区向裂纹前方倾斜;无位错区的形状与塑性区的相似.以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为判据,当存在明显的无位错区时,塑性区使裂纹扩展的潜力下降,但扩展方向不变;而当塑性区充分发展、无位错区的作用减小或消失后,裂纹扩展的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位错发射
,
塑性区
,
无位错区
,
裂纹扩展
钱才富
,
姜忠军
,
陈平
,
段成红
,
崔文勇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2.009
用细观断裂力学研究了刃型位错从Ⅰ型、Ⅱ型及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沿多个滑移面的发射以及裂纹周围无位错区和塑性区的形状和大小.结果表明,Ⅱ型裂纹塑性区形状和宏观断裂力学算出的塑性区形状有所不同,而Ⅰ型裂纹塑性区形状则类似;当外载荷相同时,Ⅱ型裂纹的塑性区比Ⅰ型裂纹的塑性区要大得多;复合型裂纹的塑性区形状和大小更接近Ⅱ型裂纹.各种裂纹尖端周围均存在无位错区,其形状与相应的塑性区相似.
关键词:
位错发射
,
裂纹
,
塑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