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影
,
单会会
,
杨昊
,
金绍维
低温物理学报
本文研究了真空退火对Nd0.7 Sr0.3 MnO3(NSMO)外延膜的结构和输运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和电阻率测量结果显示,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NSMO薄膜单胞沿着c-轴方向拉长,电阻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Tp)降低.上述结果归因于真空退火引起的氧缺失导致了Mn3+/Mn4+离子比例的增大及MnO6八面体的畸变.Kroger-vink的缺陷反应式定性的解释了氧缺失与输运性的关系.
关键词:
外延薄膜
,
真空退火
,
输运性质
单会会
,
缪凯
,
杨昊
,
金绍维
低温物理学报
厚度为7~100 nm La0.7Sr0.3MnO3(LSMO)薄膜是由脉冲激光法生长在(001)(LaAlO3)0.3(Sr2AlTaO6)0.7(LSAT)衬底上,薄膜的结构演变是由高分辨X-射线ω-摇摆曲线及倒易空间(103)反射来表征,我们的结果表明所有的LSMO薄膜是共格生长在LSAT(001)上,对厚度大于(或等于)22 nm的LSMO薄膜既显示可调制的单斜(MA)结构,也包含切应变弛豫诱导的有序畴结构和平面内超格子,薄膜的厚度依赖的结构畴宽,以及切应变对薄膜居里温度Tc的影响被仔细研究,作为对比,晶格失配对LSMO薄膜中周期畴形成的影响也被讨论.
关键词:
外延薄膜
,
切应变弛豫
,
周期畴结构
金绍维
,
李金光
,
单会会
,
吴文彬
,
周先意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8.02.006
厚度为6~100 nm的(La0.6Nd0.4)0.7,Sr0.3MnO3(LNSMO)薄膜是由脉冲激光沉积生长在SrTiO3[STO(001)]衬底上.X-射线衍射(XRD)线扫描、ω-摇摆曲线和倒空间衍射显示,随着膜厚(t)的变化,薄膜的结构经历了由完全应变到部分弛豫的变化.电阻测量显示存在两个不同的厚度依赖的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Tp),对于应变的薄膜(t≤17 nm),Tp敏感地依赖于双轴应变和膜厚;而对较厚的薄膜(t≥35nm),Tp对于膜厚是较小敏感的.这个厚度依
赖的输运性的变化可被解释为菱形LNSMO的角度畸变诱导的应变和弛豫.我们的结果表明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和相分离都受薄膜的应变态控制.
关键词:
外延薄膜
,
晶格失配应变
,
金属-绝缘体转变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正>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第四次编委会会议于1987年10月25至26日在张家港市召开。会议由编委会主任石声泰研究员主持,编辑部主任陈志良同志汇报了自上次编委会后两年的编辑工作情况;出版部主任周遵炎同志汇报了出版、发行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与会编委们就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编委们认为,学报在国际交流、开拓稿
关键词:
李明德
,
沈根生
金属学报
<正> 单泡(或无泡沫)浮选法是一种在浮选研究领域内广为采用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各种浮选药剂(捕收剂、起泡剂和調整剂)对矿物的作用、研究药剂与矿物作用的动力学以及研究各种矿物的可浮性。在研究矿石的可选性时,它也可以用来研究矿物分选的条件。单泡浮选法对于研究具有起泡能力的捕收剂的性貭尤为适用,它可以避
关键词:
王鹏程
,
陈晶
,
陆明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575
以甲苯、乙苯、异丙苯、叔丁基苯、氟苯等为硝化底物,通过混酸硝化得到这些单取代芳烃转化率最大时的混酸硝化强度φ. 运用密度泛涵理论,在B3LYP/6-311G* *水平上优化了9种单元芳烃的几何构型,计算苯环上C原子电荷分布. 讨论了9种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以苯环取代基以外环上C原子总净电荷QRΣC(2~6)表示单取代苯的硝化反应活性与硝化强度φ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烷基苯、卤苯、硝基苯的硝化反应活性与其混酸硝化转化率达最大时的混酸硝化强度φ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
芳烃
,
混酸硝化
,
量子化学计算
,
定位效应
张晶晶
,
范学良
,
蔡小舒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帧单曝光图像的气固两相流固相颗粒的速度场测量方法。通过控制相机的单次曝光时间获得流场中颗粒的单帧运动模糊图像,运用分水岭算法分割图像,提取颗粒,由自相关函数获得各颗粒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重建二维速度场。利用该方法对玻璃珠在空气中重力沉降的速度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矢量场与颗粒运动轨迹相符,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气固两相流速度场的测量。研究发现使用片光源比背光源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速度值。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
速度场
,
运动模糊
,
单帧单曝光
李朝毅
,
段涛
,
杨玉山
材料导报
以氨水为催化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醇为溶剂,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单分散SiO2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着重研究了正硅酸乙酯添加方式、反应温度、溶剂类型等单因素对SiO2的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硅酸水解对醇溶剂是有选择性的,乙醇作为溶剂合成SiO2的单分散性和球形度最好.连续滴定和分步滴定更有利于单分散SiO2微球的形成.水解温度升高,生成的颗粒粒径将运渐增大,最佳反应温度为常温25℃或恒温水浴25~35℃.
关键词:
SiO2
,
单分散
,
微球
,
单因素
陈兵
,
张学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在单颗粒脱硫缩核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晶粒模型,并指出了原有晶粒模型中的不足之处,分析了晶粒初始孔隙率非均匀的原因,建立了一个初始孔隙率沿半径变化的改进晶粒模型.改进后的非均匀模型考虑到颗粒内部初始孔隙率的非均匀性,分析了非均匀初始孔隙率对脱硫效率和脱硫剂利用率的影响,并给出了初始非均匀孔隙率模型的完整的数学描述.
关键词:
干法脱硫
,
晶粒模型
,
孔隙率
,
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