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
杨朝霞
,
解彬
,
单连菊
,
董建军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6.031
采用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AQC)柱前衍生,紫外、荧光双检测器串接,通过梯度洗脱,在AccQ.Tag C18氨基酸专用分析柱上同时分离并定量测定了啤酒中包括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在内的21种游离氨基酸.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1种氨基酸在0.01~1.25 mmol/L内其浓度与响应值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5,大部分氨基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2.5%~100.1%.分析了6种啤酒样品,受酵母对氨基酸的同化规律的影响,不同酿造工艺制造的啤酒其氨基酸组成差异明显.
关键词:
AQC柱前衍生(AQC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
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
,
啤酒(beer)
杨光辉
,
曹建国
,
张杰
,
贾生晖
,
曾伟
钢铁
为了拓展宽幅硅钢等对边降有特殊要求的高端产品的规格,提升某1 700mm冷连轧机组的带钢边降控制功能,克服生产中存在的单锥度辊窜辊行程小、窜辊功能使用不充分、边降波动明显等问题,对单锥度工作辊辊形及边降控制窜辊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单锥度辊边降控制段的设计方法。运用ANASYS 9.0建立了单锥度辊轧机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轧机的板形控制特性。采用影响系数法,建立了冷连轧静态综合分析数学模型,研究了来料厚度波动和来料硬度波动对冷连轧机生产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单锥度辊轧机通过工作辊窜辊可增强其辊缝横向刚度,提高了轧机克服来料波动能力和轧制的稳定性。现场轧制试验表明:采用该单锥度辊及窜辊策略,带钢边降由14.9μm下降至7.5μm,边降波动被控制在±5μm范围内,边降波动得到了一定的抑制。
关键词:
冷连轧机
,
边降
,
硅钢
,
辊形
,
板形控制
杨光辉,曹建国,张杰,贾生晖,曾伟
钢铁
为了拓展宽幅硅钢等对边降有特殊要求的高端产品的规格,提升某1700mm冷连轧机组的带钢边降控制功能,克服生产中存在的单锥度辊窜辊行程小、窜辊功能使用不充分、边降波动明显等问题,对单锥度工作辊辊形及边降控制窜辊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单锥度辊边降控制段的设计方法。运用ANASYS 9.0建立了单锥度辊轧机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轧机的板形控制特性。采用影响系数法,建立了冷连轧静态综合分析数学模型,研究了来料厚度波动和来料硬度波动对冷连轧机生产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单锥度辊轧机通过工作辊窜辊可增强其辊缝横向刚度,提高了轧机克服来料波动能力和轧制的稳定性。现场轧制试验表明:采用该单锥度辊及窜辊策略,带钢边降由14.9μm下降至7.5μm,边降波动被控制在±5μm范围内,边降波动得到了一定的抑制。
关键词:
冷连轧机
,
edge drop
,
electrical steel
,
roll contour
,
shape control
倪冰
连铸
使用Lagrange流体模型和水模实验对吹氩板坯连铸结晶器内单双循环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一个包括气体和液体流量、气体和液体密度、板坯尺寸和水口出口角度参数在内的无量纲数,用该数和气液体积比的函数关系作为单双循环流的判别条件,在临界曲线值以上区域为单循环流,以下为双循环流。
关键词:
板坯连铸结晶器;吹氩;单双循环流;数值模拟
安航航
,
包燕平
,
金友林
,
李太全
钢铁钒钛
通过对不锈钢连铸矩形连铸中间包水模型试验,分析其结构的合理性,针对流场存在的问题,就影响流场的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中间包内部控流元件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下挡墙开口大小是影响流场的最关键因素.保持中间包液面稳定,在水口插入深度180mm,拉速1.2 m/min的情况下,综合考虑RTD曲线与流场显示,最佳的方案为上挡墙位置375 mm、上挡墙高208 mm、上下挡墙之间距离575 mm、下挡墙高100mm、下挡墙开口0mm.与原型中间包对比,能够很大程度地优化中间包流场,延长平均停留时间,减小死区比例,改善短路流现象,有效地均匀钢液和促进夹杂物聚集上浮.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挡墙组合控流中间包,能够较大程度提高铸坯纯净度,降低冷轧板废品率.
关键词:
连铸
,
中间包
,
控流装置
,
流场优化
黄雪松
,
欧仕益
,
唐书泽
,
傅亮
,
吴建中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6.05.018
蟛蜞菊具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倍半萜内酯类物质.以分离纯化所得的结晶倍半萜内酯A与B为参考标准,采用HP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 i.d.× 0.25 μm),程序控制升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测定了蟛蜞菊的地上部分(茎叶和花)中倍半萜内酯A与B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蟛蜞菊茎叶中的倍半萜内酯A和B的含量分别为(239±6.4) μg/g和(156±15) μg/g;花中倍半萜内酯A和B的含量分别为(233±6.5) μg/g和(173±16) μg/g.该法可用于蟛蜞菊原料及其药品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
倍半萜内酯A
,
倍半萜内酯B
,
蟛蜞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