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彬
,
孙晓冬
,
史峰山
,
赵秀峰
,
王胜
,
王莉
,
余东
催化学报
研究了NO2-离子在TiO2表面的光催化反应.结果表明,体系pH值升高及Cr(Ⅵ),Cl-,SO42-离子的加入均对NO2-离子在TiO2表面的暗态吸附产生抑制作用,而NO2-在TiO2表面的光照反应转化率则随pH值的升高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总体变化趋势.SO42-对反应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Cr(Ⅵ)在强酸性条件下促进反应,pH>5时则抑制反应进行.Cl-对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与Cr(Ⅵ)共存时,二者对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该反应具有比较特别的动力学规律,反应为零级反应,但反应速率却与NO2-的初始浓度相关.
关键词:
亚硝酸根离子
,
光催化
,
二氧化钛
,
表面态
,
光生载流子
张志红
,
赵秀峰
,
张立忠
,
史峰山
,
孟宪锋
材料导报
制备了杂多化合物(C12 H8 N2)3·H3 PMo12 O40和空心结构复合催化剂(C12 H8N2)3·H3PMo12 O40/WO3,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元素分析(EA)、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进行了表征.在高压汞灯照射下,研究了杂多化合物(C12 H8N2)3·H3PMo12O40、空心WO3微球和空心复合催化剂(C12H8 N2)3·H3 PMo12 O40/WO3对罗丹明B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在复合催化剂中,杂多化合物(C12H8 N2)3·H3 PMo12 O40和WO3具有协同作用,光催化活性比单独的杂多化合物和WO3都高.
关键词:
杂多化合物
,
WO3
,
空心结构
,
光催化
张贵彬
,
孙晓冬
,
史峰山
,
赵秀峰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3.018
研究了悬浮体系中金属组分Ag(Ⅰ)、Fe(Ⅲ)、Mn(Ⅶ)、Ce(Ⅳ)和Fe(Ⅲ)的浓度、体系pH值对NO-2-TiO2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金属组分对NO-2-TiO2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协同催化能力取决于组分的电子俘获能力及在TiO2表面的吸附能力,俘获电子能力强且在TiO2表面有适度吸附时,其协同光催化能力较强. Fe(Ⅲ)在组分质量比大于TiO2催化剂的0.25%及体系pH=4的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协同催化能力. Ce(Ⅳ)对TiO2光催化氧化NO-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亚硝酸根离子
,
氧化
,
TiO2
,
光催化
王卫星
,
邓军
,
龚庆杰
,
韩志伟
,
吴发富
,
张改侠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4.004
豫西地区是中国仅次于胶东地区的第二大产金基地,而熊耳山地区则是豫西重要的黄金成矿带之一.研究区内燕山期五丈山、花山、合峪三大花岗岩体与区内金的成矿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三大岩体与金矿分布、成矿时间、物质来源等方面研究了二者之间的成生关系.研究认为:五丈山、花山、合峪花岗岩体与区内众多金矿床(点)显示出同空间的分布关系;岩体和金矿床均形成于燕山期,成矿与成岩在同阶段或稍晚于成岩阶段;在岩体和矿床铅同位素、硫同位素、氧同位素特征方面,显示出金成矿与五丈山、花山、合峪花岗岩体的同源关系.
关键词:
豫西熊耳山
,
五丈山、花山、合峪花岗岩
,
金成矿
薄涛
,
贡素萱
,
杨学东
,
李薇
,
李克安
,
刘虎威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3.05.001
在优化微乳系统(如pH、缓冲液浓度、表面活性剂、助乳剂、油相及添加剂)的基础上,对影响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MEEKC)分离山酮类化合物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疏水常数log P)、色谱峰对称因子和理论塔板数作为参数,研究了分离条件的改变对MEEKC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色谱条件的改变对疏水性山酮和亲水性山酮分离选择性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当微乳体系为50 mmol/L硼酸缓冲液(pH 9.5)、10%(体积分数)正丁醇、80 mmol/L正庚烷、12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5 mmol/L磺酸化β-环糊精,分离电压为20 kV和柱温为35 ℃时,10个山酮中有9个可被基线分离.
关键词:
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
,
山酮类化合物
,
分离选择性
,
添加剂
梁艳
,
于世锋
,
陈卫军
,
曹炜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10.026
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对山奈酚的质谱过程进行了表征,并用量子化学方法对山奈酚的质谱裂解途径进行了理论研究. 依据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对山奈酚的各质谱碎片离子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确定了各碎片的稳定结构;然后,在ROB3LYP/ 6-311 + + G(2d,2p)水平计算了形成各碎片离子所需的键断裂能,进而推导出了山奈酚的质谱碎裂途径. 计算结果显示,山奈酚主要通过C环碎裂而发生裂解,出现碎片m/z 284.7、256.7、228.7、210.7、184.8、168.7和150.7,其中m/z 210.7的碎片离子键断裂能最小,m/z 150.7的碎片离子键断裂能最大,说明前者很容易由母离子碎片形成,后者较难由母离子碎片形成.
关键词:
山奈酚
,
电喷雾质谱
,
裂解途径
,
键断裂能
,
量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