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佳卿
,
黄俊霞
,
赵伟锋
,
陈旭
,
叶晓宁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冷轧后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301L的退火织构和晶界特征,分析了不同冷轧退火温度对织构和晶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退火后奥氏体不锈钢301L的织构主要由Copper{112}〈111〉,Brass{110}〈112〉,Goss{110}〈001〉和S{123}〈634〉组成,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织构强度逐渐减弱,重位点阵晶界Σ3晶界含量明显增加,其他重位点阵晶界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织构
,
晶界特征
陈旭
,
郑淮北
,
叶晓宁
,
姜传海
,
江来珠
钢铁
分别冶炼了3种不同铌含量的00Crl2Ni不锈钢,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热轧退火态的显微组织,测量了试验钢的拉伸性能和不同温度的冲击功。试验结果表明:铌的添加显著抑制了退火时铁素体再结晶的发生。未添加稳定化元素铌的钢中析出相为cr23Cr23C6,ω(Nb)为0.28%的试验钢中析出相为Nb(C,N)和Fe3Nb3C,ω(Nb)为0.49%的试验钢中析出相为Nb(C,N)和FezNb,而且其析出相总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其他2种试验钢。铌的添加提高了试验钢的强度,降低了试验钢的塑性和韧性,ω(Nb)为0.49%的试验钢冲击功最低,但其韧脆转变温度也最低。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铁素体不锈钢
,
显微组织
,
再结晶
,
冲击韧性
顾佳卿
,
黄俊霞
,
陈旭
,
赵伟锋
,
叶晓宁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在800℃退火时,不同退火时间对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301L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退火后,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301L织构强度明显减弱,奥氏体相织构主要由Brass{110} <112>,Goss{110} <001>和Copper{112} <111>、{225} <554>组成,并且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Brass织构强度明显降低;同时对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的讨论认为,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301L的再结晶被“定向形核”过程所控制.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亚稳态
,
EBSD
,
XRD
,
织构
郑淮北
,
叶晓宁
,
王宝森
,
江来珠
,
刘振宇
,
王国栋
钢铁研究学报
对四种不同成分的12%Cr铁素体不锈钢做了焊接性试验.分析焊接接头的组织,测量了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焊接粗晶区组织由单相铁素体逐渐转变成以马氏体为主,粗晶区宽度变窄,晶粒尺寸变小.细晶区组织以马氏体为主,组织细小均匀.熔合线处和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功相比母材均显著降低.断裂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窄的粗晶区宽度和小的晶粒尺寸使断裂路径经过更多的奥氏体焊缝区,提高了整体的冲击韧性.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
热输入
,
热影响区
,
显微组织
,
冲击韧性
黄俊霞
,
叶晓宁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60104
研究了4种不同的焊后热处理工艺对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15-7Mo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接头不进行热处理或时效热处理的焊接系数低于0.7,焊接接头进行调整+时效热处理后的焊接系数可达0.9,而对焊接接头进行固溶+调整+时效热处理后焊接系数接近1.接头不进行热处理或者是仅时效热处理时,薄弱区为熔合线靠近母材的区域,组织为奥氏体和少量的铁素体.进行调整+时效热处理或固溶+调整+时效热处理时,熔合线靠近母材侧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少量的铁素体和沉淀析出相,焊缝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沉淀析出相,薄弱区消失,焊接系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沉淀硬化不锈钢
,
组织
,
热处理
,
强度
王如萌
,
顾佳卿
,
叶晓宁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拓宽铁素体不锈钢的应用范围,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含镍铁素体冷轧不锈带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镍等奥氏体形成元素带来的相变,细化了铁素体组织,且在一定的热处理工艺下可以得到具有较高应力、由铁素体亚晶和小晶粒组织构成的弥散组织,该组织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起到了“第二相”强化的作用,从而在保证铁素体不锈钢较好塑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其强度.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
顾佳卿
,
黄俊霞
,
叶晓宁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研究了不同冷轧压下量对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00Cr17Ni7织构的影响,分析了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00Cr17Ni7中马氏体相和奥氏体相的织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冷轧压下量下,00Cr17Ni7中的奥氏体相织构主要由Brass{110}〈112〉、Goss{110}〈001〉和少量的Copper{112}〈111〉、S{123}〈634〉组成,并且随着压下量的增加Brass和Goss织构强度显著提高;同时马氏体相织构主要以{115}〈110〉、{112}〈110〉、{111}〈112〉、{332}〈113〉组成,织构的形成主要归因于"Kurdjumov-Sachs取向关系"和"体心立方金属轧制织构类型演变的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织构
,
冷轧压下
,
奥氏体相
,
马氏体相
陈孟
,
黄俊霞
,
叶晓宁
材料热处理学报
设计了一组不同成分的低镍铬锰氮奥氏体不锈钢,通过热轧、退火、冷轧及Gleeble热模拟,观察研究了实验钢在不同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高温热变形行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轧后实验钢的强度随固溶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塑性随固溶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实验条件下的最佳固溶温度为1050℃;冷加工变形量的增大能显著提高显微组织中形变马氏体的含量,增大实验钢的强度、硬度和屈强比,降低断后伸长率,且在实验范围内抗拉强度与维氏硬度在数值上呈现近似3倍的关系.热加工过程中实验钢的易裂敏感区间约为750 ~950℃,最佳热加工区间为1000 ~1200℃.
关键词:
低镍奥氏体不锈钢
,
亚稳态
,
形变诱导马氏体
,
加工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