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
,
赵红芳
,
鲍卫仁
,
吕永康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500℃下将不同比例的稻壳与轮胎混合物在SBA-15,Mo/SBA-15和Co/SBA-15三种催化剂下共热解,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及不同比例稻壳与轮胎的混合物对热解油产率、热值和比重等的影响,并对热解油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轮胎比例的增大,热解油比重和粘度有所降低;当稻壳与轮胎比例为75:25时,Co/SBA-15对油中氧含量的降低和氢含量的提高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SBA-15
,
催化
,
稻壳
,
轮胎
,
共热解
鲍卫仁
,
朱自平
,
邱彪
,
王建成
,
常丽萍
,
吕永康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1.01.009
以Fe2O3粉末为催化剂,N2,H2混合气体为等离子工作气,常压条件下裂解甲烷制得不同类型的纳米炭纤维.利用SEM、TEM、热重、XRD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揭示甲烷流量对纳米炭纤维(CNFs)形貌、纯度和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流量为0.3m3/h时,产物形貌为结晶度良好的空心套杯状纳米炭纤维,甲烷流量加大至0.5m3/h后,所得产物掺杂有大量的竹节状纳米炭纤维和带有颗粒的空心管,所得的纳米炭纤维的纯度下降.
关键词:
纳米炭纤维
,
热等离子射流
,
CH4
范玮卫
,
吕永康
,
鲍卫仁
,
赵娟
,
范宝芸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10.094
以煤为碳源,FeS-Co2O3混合物为催化剂,采用电弧放电法制备碳纳米管.考察了催化剂等对碳纳米管生成的影响.采用SEM,HRTEM及拉曼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S-CO2O3混合催化剂在质量比煤:FeS:Co2O3为1:0.3:0.3下,制备的碳纳米管达到理想效果.且该催化剂对阳城煤与大同煤的催化效果近似.同时对FeS,Co2O3两种催化剂在碳纳米管生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煤
,
FeS-Co2O3
,
电弧放电法
,
碳纳米管
袁进
,
吕永康
,
李裕
,
李军平
功能材料
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结构导向剂,钛酸丁酯(TBOT)为钛源,SiO_2/NiFe_2O_4为核,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可磁分离的TiO_2/SiO_2/NiFe_2O_4光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TEM、HRTEM、SEM、XRD和VS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表征.样品颗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40nm,具备良好的磁分离性能.以硝基苯为模拟物测定其光催化活性,UV光照条件下,240min内硝基苯污染物降解完全,表明该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磁性光催化剂
,
氧化钛
,
多孔
,
壳/核结构
陈红
,
吕永康
,
张继斌
,
杨锦文
钢铁
运用钢包运行周期方法详细统计了钢包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研究了温降规律,计算出钢包运行周期和合理钢包运行个数,并发现钢包运行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钢包实际投入运行的个数较多,空包运行时间较长,在线烘包时间较短。通过对钢包运行的优化控制,不但缩短了钢包运行的周期,确定出合理的钢包运行个数,而且使空包运行速度加快,钢包运行的工序时间缩短了10min,基本实现了正常生产情况下的红包出钢。钢包的运行控制对节省能源、降低钢包个数,特别是稳定和降低钢水的浇铸温度、促进连铸的顺行和提高铸坯的质量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钢包
,
运行
,
统计分析
,
优化
袁进
,
吕永康
,
李裕
,
李军平
催化学报
doi:10.3724/SEJ.1088.2010.91117
以NiFe2O4为磁核、SiO2为中间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结构导向剂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TiO2/SiO2/Nife2O4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和振动样品磁场计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H2O2为氧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考察了TiO2/SiO2/NiFe2O4光催化降解硝基苯溶液的活性.结果表明,TiO2/SiO2/NiFe2O4催化剂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50nm,分布均匀,表现出超顺磁性,样品的孔径主要分布在1~5nm间,比表面积为56m2/g.催化剂作用150min内硝基苯完全降解,表明该光催化剂性质良好,并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硝基苯光降解反应的途径.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二氧化硅
,
高铁酸镍
,
磁载光催化剂
,
核.壳结构
,
光降解
,
硝基苯
吕永康
,
郗瑞鑫
,
任瑞鹏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0)60197-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性平板模型对氯乙烯在预吸附氧原子的Ag(100)面上选择性环氧化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首先由反应物生成中间体,再由中间体生成产物.由于氯乙烯是一种不对称的分子,所以该反应存在两种可能的途径.比较反应活化能可以发现,在一个反应通道中环氧氯乙烷要比氯乙醛的生成更容易;而在另一反应通道中,氯乙醛要易于环氧氯乙烷和乙酰氯的生成.同时还研究了中间体中碳原子和银原子的投影态密度(PDOS),以期更深入地了解两种不同反应途径活化能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氯乙烯
,
密度泛函理论
,
选择性环氧化
,
银
,
预吸附
,
氧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