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
,
童庆松
,
施继成
,
徐伟
,
吕艺惠
功能材料
首次通过电解方法直接制得二氧化锰-碳电极.通过恒电流放电、XRD 衍射、差热-热重实验以及环境扫描电镜等现代实验方法研究了合成条件与放电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二氧化锰-碳电极上经过420℃处理的二氧化锰具有四方结构(空间群 P42/mnm).以0.1C的电流倍率放电时放电容量达到219mAh/g.不必涂敷粘结剂,二氧化锰就可以与石墨集电极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直接作为正极使用.
关键词:
二氧化锰-碳电极
,
放电性能
,
晶相结构
,
烧结温度
王洪涛
,
张俊华
,
张天宁
,
姜玉玲
,
丁少峰
,
郭廷忠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8.2015123101
以惠济河水系开封段底泥为研究对象,沿河采集75个底泥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分析重金属富集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惠济河开封段底泥Cd、Cr、Cu、Ni、Pb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24.51、67.86、290.65、28.46、115.34、1936.95 mg·kg-1,远高于我国潮土背景值.富集系数分析表明,底泥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146.10) >Zn(19.62)> Cu(9.89) >Pb(3.83) >Cr(0.89) >Ni(0.88),其中Cd、Cu、Zn已显著富集污染,Cr、Ni无明显富集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各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Cd>Cu>Zn>Pb>Ni>Cr,6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7259.21,属于很强生态风险,RI“很强”等级样点主要分布在黄汴河、化肥河、惠济河下游及马家河下游河段,镉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关键词:
开封市
,
惠济河
,
底泥
,
富集
,
潜在生态风险
陈泽民
,
路品
,
贾岩
材料保护
为了克服传统锌系磷化工艺的诸多缺点,在传统的锌系磷化液中加入马丙共聚物和铜脲配位化合物,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了一种环保、单组分、低温无渣的新型磷化工艺,并将此工艺制得的磷化膜的性能、形貌、成分与普通锌系磷化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佳的新型磷化工艺为1.0g/L铜脲配位化合物,1.5 g/L氧化锌,15.0mL/L磷酸,10.0 mL/L马丙共聚物,磷化时间15 min,磷化温度20℃;最佳工艺时磷化液游度酸度8点,总酸度30点;新型工艺制得的磷化膜为均匀致密的球状结晶,耐蚀性、漆膜附着力、抗冲击力均优于普通锌系磷化膜.
关键词:
低温锌系磷化
,
铜脲配位化合物
,
马丙共聚物
,
性能
,
形貌
陈威
,
孙巧艳
,
肖林
,
孙军
,
葛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比研究了直接时效和双重时效对Ti-10V-2Fe-3Al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时效时间下,双重时效后试样的屈服强度略低于直接时效,但双重时效的延伸率远远高于直接时效.较之直接时效,双重时效具有更好的强度塑性匹配.断口分析表明,直接时效断口为沿晶断裂,高倍形貌显示为晶界延性断裂.而双重时效断口以穿晶韧窝为主.微观组织观察表明,双重时效良好的强度塑性匹配源于a/β相间的片层组织,晶界a相薄膜的抑制及时效后初始β晶界、晶内组织之间强度差的减少.
关键词:
Ti-10V-2Fe-3Al
,
时效
,
微观组织
,
强度
,
塑性
邓迟
,
张亚平
,
高家诚
,
王远亮
,
王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3.018
针对激光熔覆合成生物陶瓷涂层的传热提出了有限元的数理模型,用可选的9种制备工艺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生物材料功能性的要求进行了讨论.计算结果表明:激光熔覆TC4基材表面同步原位合成生物陶瓷涂层的最佳激光功率分布密度为12.73~15.27MW/m2,相应地匹配扫描速度为1.05×10-2m/s.实验证明在该工艺条件下,熔化的涂层和基材界面之间在高温下存在物质的相互传输,改变了界面物质的分布状况,使本来性质差异较大的界面材料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使涂层和基材界面达到冶金结合.实验与计算结果一致.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生物陶瓷涂层
,
工艺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