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平
,
李登华
,
杨禹
,
吕春祥
,
张寿春
,
徐耀
,
李秀涛
,
冯志海
,
李志宏
,
吴中华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4)60124-4
将聚丙烯腈基炭纤维在石墨化炉中维持定长加热,以模拟炭/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炭纤维结构的变化,并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 SAXS)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检测石墨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随着温度的提高炭纤维中微孔的平均回转半径、长度、宽度、截面积和体积分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在约2300...
关键词:
炭纤维
,
小角X射线散射
,
炭层结构
,
石墨化
吴雪平
,
凌立成
,
吕春祥
,
吴刚平
,
李永红
,
李开喜
,
宋燕
,
张睿
,
贺福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4.02.005
将不同分子量的丙烯腈(AN)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获得聚丙烯腈(PAN)溶液.采用旋转粘度计和锥板流变仪,从非牛顿指数n、流动活化能ΔΕη、结构粘度指数Δηa和弹性模量G等方面比较了不同分子量PAN溶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分子量高的PAN溶液的表观粘度对应力变化...
关键词:
共聚物
,
丙烯腈
,
丙烯酰胺
,
流变性
,
稳定性
吕春祥
,
吴刚平
,
吕永根
,
李开喜
,
李永红
,
梁晓怿
,
贺福
,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3.03.004
研究了原丝在氧化过程中体密度、线密度、力学性能、环化交联程度、元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氧化温度的加深,预氧丝交联度和环化指数增加,线密度降低,体密度增加,预氧丝模量、断裂伸长和强度降低.(2)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纤维致密性增加.(3)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纤维C、H、N元素含量及H/C、N...
关键词:
聚丙烯腈
,
原丝
,
氧化
,
环化
李登华
,
吴刚平
,
吕春祥
,
李永红
,
贺福
,
冯志海
,
李秀涛
,
郭玉明
新型炭材料
利用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结合纤维孔结构解析理论及分形原理得到了炭纤维形成过程中纺丝、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炭化等四个阶段样品的微孔结构信息.结果表明:原丝中孔隙沿纤维轴向择优取向,呈长梭状,其长轴与短轴的平均尺寸分别为24.3 nm和19.2 nm,长径比为1.27.遗留到预氧化阶段的原...
关键词:
炭纤维
,
微孔
,
分形维数
,
X射线小角散射
盛毅
,
张彩红
,
徐耀
,
吕春祥
,
吴刚平
,
吴忠华
,
李志宏
新型炭材料
利用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2D-SAXS)方法,对PAN基炭纤维全部方位角进行微孔结构的研究.样品选取自制炭纤维MHS及日本东丽公司T300,T800产品.结果表明:MHS炭纤维微孔尺寸介于T300与T800之间,长径比t值小于T300和T800.T300中较小微孔(<9.1 nm)和较大微孔(...
关键词:
SAXS
,
炭纤维
,
孔结构
,
分形维数
,
密度波动
任富忠
,
吕春祥
,
梁晓怿
,
吴刚平
,
贺福
,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4.04.005
用氨化树脂进行湿法纺丝,采用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通氨量对树脂亲水性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压汞仪阐明了凝固浴温度、凝固浴中二甲亚砜的浓度和通氨量对初生丝条截面形貌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树脂亲水性的增强和温度的升高,初生丝条的截面形貌趋向于圆形;树脂氨化后在湿纺初生丝条中生成的孔的总体...
关键词:
PAN树脂
,
氨化
,
湿纺
,
炭纤维
吴雪平
,
吕春祥
,
吴刚平
,
凌立成
,
贺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炭纤维用丙烯腈(AN)-丙烯酰胺(AM)共聚物.低转化率下,测得单体竞聚率,讨论了聚合机理模型.采用统计方法,推测了不同转化率下AN与少量AM(AM的摩尔分数<5%)共聚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该聚合体系中,AN、AM的竞聚率值分别为r(...
关键词:
丙烯腈
,
丙烯酰胺
,
竞聚率
,
微观结构
吕春祥
,
凌立成
,
吴刚平
,
刘庆丰
,
李永红
,
李开喜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4.03.005
采用浮化法由芳香添加剂与高软化点沥青混合物制备了沥青球.通过热重差热分析研究了不同沥青种类、不同添加剂/高软化点沥青比例和不同结构的沥青球在空气中的氧化稳定化行为.结果表明:芳香添加剂可以大大降低成球沥青的软化点,促进氧化稳定化;与煤沥青球相比,石油沥青球更易氧化,但氧化的沥青球表面成为双扩散的障碍...
关键词:
沥青球
,
软化点
,
氧化
,
稳定化
原浩杰
,
吕春祥
,
张寿春
,
吴刚平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5)60179-2
采用一种不含有机溶剂的聚酰胺酸上浆剂实施上浆处理,为在T300级炭纤维(3 k)表面制备聚酰亚胺( PI)涂层提供一种绿色途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I涂覆炭纤维的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炭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连续且均一的PI涂层。通过热重分析和单丝拉伸测试,考察炭纤维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炭纤维
,
表面改性
,
热稳定性
,
聚酰亚胺涂层